首页 百业新闻正文

花卉苗木养殖过程中,为何出现肥害?如何有效避免?

网友 百业新闻 2019-01-11 11:57:01 6880 0 | 文章出自:互联网 三农农业农资

花卉苗木饲养进程中,发作肥害的原因主要有肥料浓度过大、土壤缺素或过量单施某种营养元素引发缺素症、肥料分化进程发作的有毒气体损害、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上肥后不洒水等,具体的小编防治办法,小编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讲解。

blob.png

   一、发作肥害的原因

   1、肥料浓度过大

   (1)干旱天气上肥,或许施入后土壤水分不足,或一次性上肥量过多,就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而发作肥害,植株根系吸水困难,轻者形成植物茎叶的凋萎,影响正常成长,严重的则会形成植株枯死。

   (2)花卉苗期阶段,细胞液的浓度较低,对上肥的浓度灵敏,易形成肥害发作。

   (3)花卉植物喷施叶面肥时,肥料浓度高,导致叶片细胞原生质失水,呈现叶焦边现象。

   2、土壤缺素或过量单施某种营养元素引发缺素症

   (1)土壤中某种营养不足时,会导致一系列代谢和工作障碍的发作,并在植物形状上表现出一些特别的症状。比如说缺氮时,花卉、苗木呈现全株黄化现象。

   (2)对园林植物过量单施某种营养元素,这样不仅会直接对植株形成毒害,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然后引起缺素症。比如说施氮过量就会引起缺钙,硝态氮过多会引起缺钼失绿。

   (3)花卉栽培进程中偏施某种化肥,不注重施有机肥,形成土壤缓冲才能下降,引发有益菌的很多逝世和有害菌的很多增多,然后形成植物病害的多发、常发。

   3、肥料分化进程发作的有毒气体损害

   (1)例如氨气、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所形成的肥害;如在棚室内培养苗木,若很多干施碳酸氢铵、尿素等,则容易发作氨蒸发中毒。这些蒸发出来的氨气,如遇有雾滴或许植物叶片上有水珠时就可以溶解,形成碱性雾或碱性水珠,形成植物叶片的灼伤。轻则会使得叶尖发黄,严重时则会导致全株赤黄和枯死。

   (2)有些化肥,如石灰氮、硫酸铵等,假如施用量过多,则会毒害到植物的根部,然后形成植物根部变黑,引起植物逝世。

   4、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

   花卉栽培进程,假如施用未充沛腐熟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分化进程会发作有机酸,酸化土壤并释放出热量,然后形成植物根系受伤呈现肥害。

   5、近根上肥,形成苗木烧根

   上肥时离根部太近,或许直接将肥施到树干的根部,会使得局部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形成苗木叶片边缘的发干发枯、发黄、脱落,最后则将苗木烧死。

   6、上肥后不洒水

   上肥后不洒水或洒水时间和上肥时间不同步,使得肥料得不到水分的溶解,无法被有用利用,然后形成“肥望根,根望肥”,有肥不能用。

   二、防治策略

   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才能

   (1)有机肥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因此在饲养花卉时,要增施有机肥。

   (2)腐熟的有机肥都具有很强的提高土壤营养的缓冲才能,可有用下降土壤溶液的浓度,避免营养元素被淋失,还可以避免因为长时间施用化肥,所引起的土壤酸度改变和板结,然后提高土壤本身的抗逆性和保肥才能。

   2、全层深耕,并配合施用有机肥

   全层深耕再配合施用有机肥,可大大促进新开垦土地的熟化进程,增加土壤吸附阳离子的数量,避免土壤溶液浓度的快速升高。

   3、不施未经腐熟的“生”肥

   引荐运用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有机肥。

blob.png

   4、定量科学施用化肥

   (1)化肥的用量要因地力、苗情、土质而定。

   (2)黏质土壤、壤质土壤,选用以基肥为主,基肥追肥相结合的办法。

   (3)沙质土壤选用少数多次的上肥办法。

   (4)上肥时禁止地表撒上肥料,可选择化肥表施、撒施为深施。

   (5)氮肥的施用深度以8~10厘米为宜;钾肥及微肥实施全层上肥。

   (6)上肥时,坚持“宜淡不宜浓”的准则,避免发作肥害。

   5、定距上肥施后覆土

   (1)不管选用穴施、点施仍是沟施,均不能离根太近。

   (2)浅根园林植物和幼苗施用化肥要离根10-15cm;深根植物和中、大苗施化肥要离根18-25cm。

   (3)上肥时,先将有机肥与化肥先混合,然后再施入挖好的沟穴中,并且施后覆土保肥。

   6、上肥后,适量的通风换气

   在苗床或棚室内上肥时,要进行恰当通风换气,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的积累,并要恰当洒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下降土壤溶液的浓度,避免因浓度过高而发作肥害。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