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频道正文

如何评价史学家陈寅恪和郭沬若?

这两位历史学家,有段时间处于竞争状态之中郭文豪

陈寅恪先生被学术界公认为“三百年来仅此一人”、“教授中的教授”郭文豪。这没有问题。不过坊间流传的是陈先生外语如何好,这就有点不严肃了。历史学家厉害就厉害在他的创见与理论是否还能引起今天学者的重视。

普通人可购买一本名叫《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书,在这部全球隋唐史顶尖专家撰写的书里,只要出现“陈寅恪”三个字,通常会被尊称为“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他的名字被引用多达十多处,要么被赞扬,要么被反驳,要么被引用,总之不可能被忽略郭文豪。他的思想、观念、治学方法今天仍然被全球史学家权衡、吸收,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郭沫若,撇开他身上文学家的身份与文革中的不佳传闻郭文豪。也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学家。尤其是甲骨文与历史专题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尤其有意思的是,1949年后,陈寅恪被称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郭沫若这个无产阶级历史学家当然要超越他了郭文豪

1953年郭沫若邀他进京担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被拒绝郭文豪

1958年,郭沫若发表了《关于厚今薄古问题》等文章郭文豪。郭沫若在自己的文章中说:“资产阶级的史学家只偏重史料,我们对这样的人不求全责备,只要他有一技之长,我们可以采用他的长处,但希望他不自满,更不能把他作为不可企及的高峰。在实际上我们需要超过他。就如我们今天在钢铁等方面十五年内要超过英国一样,在史学研究方面,我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在资料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这话我就是当对陈寅恪的面也可以说。陈寅恪办得到的,我们掌握马列主义的人为什么还办不到呢?我才不信。一切权威,我们都必须超过他。”

在《再生缘》研究的成果发表上,郭沫若领先了陈寅恪郭文豪。陈寅恪从1953年就开始研究《再生缘》,次年便完成著作《论再生缘》,但未能公开发表。据说康生想见陈寅恪,被拒绝。怀恨在心。康生见过《论再生缘》稿本后,说:“那个‘孟丽君’(《再生缘》中的主人公)可不能再宣传了,那里面讲打高丽,朝鲜方面有意见。”

郭沫若在1961年见过陈寅恪的稿本,也开始研究工作,不久便取得了新的成果,而且在学术成果的公开出版发行上创造一个纪录郭文豪。从4月在《光明日报》发表《〈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开始,一年下来,他先后公开发表论文7篇。1962年初,周恩来总理曾经打招呼,不要再在报纸上讨论《再生缘》,以免由此伤害中朝友谊,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

竞争归竞争,陈寅恪并不以为意郭文豪。郭沫若南下广州,与陈寅恪有过愉快交流。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2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