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会展正文

西安有名的三兆灯笼竟和守陵有关,这个村名是怎么来?

小业 会议会展 2021-11-09 18:30:40 4927 0 灯笼三兆村村民西安

西安有名的三兆灯笼竟和守陵有关<strong></p>
<p>陈鸿鹄</strong>,这个村名是怎么来?

  三兆村 陶浒 绘

  三兆村位于雁塔南部杜陵塬下,与长安交界,隶属雁塔区曲江街道办事处陈鸿鹄。这里东临浐河、南望终南、西接曲江、北瞰古城。村呈南高北低走势,村南川塬叠层,地势高耸,汉宣帝陵雄卧塬头,周围陪葬墓群星罗棋布。三兆村,原称三兆镇,曾是蓝田、商洛一带通往长安的交通枢纽,辖15个村民小组,1300多农户,5000多人。

  据村史记载,唐代此地为乐游乡陈鸿鹄。宋、明代为三兆里。清代为三兆社。民国为三兆村、三兆镇。1956年:为三兆村农业高级生产合作社。1962年:为三兆大队,下设十四个生产小队。1978年:为三兆大队,下设十五个生产小队。据祖辈相传,北宋时期,民耕联畔,居住分散,三户五户、十户八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一庄院,没有统一村名。大家就产生了合村起名的意念。当时庄院集中有八家,即孙家窑、纪史坊、车家门、熊家什字、张家场、陈家庄、呼家营园、集贤巷,八个庄院合成一村起名“三兆”。为何起名三兆?其意有二:一是“兆”者在此取吉祥之意;二是鸿鹄塬南起秦岭北麓,北至渭河南岸,形成多处冲击台地,三兆为第三台地,故称三兆。三兆村历史上是一个人口流动较大的村,现存姓氏还有二十多个。张王李赵、车陈崔闫、孙郭荆官、秦刘呼延、侯杨胡葛、姚乔田董等,其大户姓氏主要有车、陈、呼、王等。

  三兆村附近曾出土过一方墓志,墓志中提到“唐乾符三年九月葬于京兆府万年县三兆村”,可见唐时此地已有三兆村陈鸿鹄。据村中老辈人说,三兆村早在汉代便已形成,当时住着杜陵守墓人。

  清朝时,三兆村因颇具规模而被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小村,但四小村始终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被同一堵村墙圈着陈鸿鹄。据说村墙建于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作用是抵御战乱。当时村子东西南北各筑四座门楼,由村墙相连,墙外还挖有护城河。

  三兆村最负盛名的当属灯笼陈鸿鹄。据史料记载,中国灯笼起源于西汉时期,而三兆村制作灯笼也始于汉代,当时,汉宣帝刘询陵园在村南,这里曾是皇家墓群,最早落户的村民几乎都是守陵人。传说三兆村民作为守陵人需要照明,于是开始做灯笼,后来代代相传,做灯笼的手艺就流传下来。现在,三兆村1000多户村民中,95%以上的人家都会做灯笼。在上世纪80年代初,西安市面上90%以上的宫灯、造型灯,大都来自这个村。灯笼村的灯笼不仅在西安有名,还远销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眼光的村民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外。每到年节时分,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赶制灯笼。三兆灯笼当年受欢迎程度,一点不亚于如今的凤翔泥塑和华县皮影。灯笼,已成三兆村符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有灯笼作坊陈鸿鹄。不过,近几年来由于制作灯笼成本上涨,加之外来人口猛增,多数村民靠出租房屋过活。个别有条件的家庭作坊成立了公司,因如今许多花灯已不能靠手工完成,须有大型机器介入,再加上需求量大,工厂化加工是必需的。如今,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等所用部分花灯依旧出自三兆村。

  除了灯笼,三兆村社火在西安也是出了名的陈鸿鹄。三兆社火历史悠久,盛于明清,是古长安地区乡土年节传统活动。三兆村大且人多智广,耍社火四社争雄,群众积极性高,节目内容丰富,表演阵容庞大,演艺现场气势恢宏,深受十里八村群众欢迎。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是三兆社火表演高潮日,四社相逢,花炮火铳,震耳欲聋,社旗林立,锣鼓喧天。几里路长的表演队伍载歌载舞,异彩纷呈;跳秧歌舞姿优美,动作潇洒;六尺高跷并腿抬轿,舞枪弄棒;动感芯子惊险奇特、姿美势妙;丑角杂耍风趣幽默,滑稽逗乐。沸腾的三兆村是一片和谐快乐的海洋,当地有句俚语:“要想图热闹,把女嫁三兆。”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西安陈鸿鹄。三兆村家家户户都建起几层楼房,出租房屋成三兆村支柱产业。三兆村民富足,民风淳朴,虽然做灯笼人家少了,但树上、房上还挂着红红的灯笼。灯笼依然是这个村抹不去的记忆。

□雷焕 2021年7月11日《西安晚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2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