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财经正文

2023届河南省名校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2023届河南省名校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三模语文试题.doc」,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儒学?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和归纳,无疑会有不同回答。其中一种观点说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如海外著名学者余英时在《儒家“君子”的理想》一文中说:“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有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国内学者孔立德也指出:“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文化教养的表现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君子之学。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能多的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这种观点之所以值得重视,就在于它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辑归类上定义儒学,而且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质。一般《辞典》《辞海》和《百科全书》都从语言逻辑归类上解释儒学,多说儒学是尊崇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学派。这样的解读和定义自然非常正确,但对儒学的内在特点缺少开掘和展露。与此不同,说儒学是君子之学,是对儒学内在精神和目标追寻的一种揭示和认识,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性质,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经流行,主要是对执政者和贵族的专称。《说文》曰:君,尊也。这是一个会意字,在字形上,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君”本指发号施令,“君子”则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尚书》卷十三:“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诗经·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等等。如郑玄所笺注:“君子,谓诸侯及卿大夫也。”

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把“君子”从古代专指“有位者”的旧义中解脱出来,而赋予其“有德者”的新义。尽管《论语》中所谈论的“君子”,有些语境下仍然专指“有位者”,但总体倾向却是对“有德者”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与描述。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就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自己悉心设计的“君子”,孔子睿智地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关于圣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做法,表示反对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还明确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对举和比照中予以贬责和否定,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展开全文

(摘编自《君子文化的当代价值》)

1.对文中引用的经典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儒学是什么”的问题,余英时和孔立德分别从内在成为“君子”和外在引领社会风尚两个角度得出“儒学是君子之学”的结论。

B,将儒学理解为尊崇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学派是从语言逻辑归类上解释儒学,这种定义并非从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质。

C.“君子”在早期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专指“有位者”,孔子在构思和传布白己的儒家学说时,“君子”开始专指“有德者”。

D.孔子在《论语》中用“圣人”和“小人”来和“君子”作比较,他对前两者都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能成为一个君子就足够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儒学的不同理解出发,提出“儒学是君子之学”的观点,然后分别从“君子”的概念、孔子的观点论述如何成为君子。

B.文章引用《尚书》《国语》《诗经》的话语,目的是要论述“君子”在早期的内涵,即君子指的是执政者和贵族,强调的是地位。

C.文章第四段在前文论述孔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做人要做君子”的观点,并引出下文孔子对君子的具体认识。

D.作为论述类文章,本文语言严谨,具有学术性,并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力求准确。

3.报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学不仅注重个人修养,还追求社会价值,两方而都有以“孔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其中注重个人修养是为了追求社会价值。

B.将儒学定义为君子之学。能够揭示儒学内在精神和目标追寻,对于理解、继承、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C.孔子思考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他思考的结果就是堵养君子人格。

D.“君子”作为理思的人格范式,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可见、可感的。新时代的青少年们也是能够通过学习而成为“君子”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琶,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材料一:

种子是最有价值的生命遗产。人类要能在较少的土地保持收获较高产量的农作物,就一定要永久保护好现有的农作物多样性,这是保证农民和种植者能不断提供足够粮食的最关键办法之一。而要保护好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就要永久保存好那些更能适应气候变化,需要较少土壤、化肥和水,还可以抗病和抗虫的优良粮食种子。

目前,人类仍有大约80%的食物、住房和衣服来源于世界上现有的4万种植物,可它们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填饱人类肚子的粮食植物。据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的科学家研究,地球温度每升高1℃,世界粮食就要减产100%,升高到3~4°C,粮食就会减产25%。还有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据联合国推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增加到90亿,这将对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种子基因:延续生命的诺亚方舟》,“人民法治网”2021年1月28日)

材料二:

小小种子,为什么要精心保护?

1954年,孢囊线虫病使美国大豆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该国科学家从种质资源库中找到了20世纪初从中国收集到的独特品种——北京小黑豆,正是利用其中特有的抗病基因,最终培育出的大豆新品种才令产业得以复苏。高产、抗病、抗旱、耐盐碱……多种多样的农作物种子蕴含着巨量的遗传基因,成为培育农作物新种的坚实“素材库”,然而,许多像珍珠玉米这样的品种正在加速消失,种质资源库应运而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次全国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但直到1986年,才建成自己的国家作物种质库(老库)。早年间,种子只能装进纸袋或布袋、放在木头抽屉柜里贮存,保存寿命通常只有两到三年。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人才库”,也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依靠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学家们正通过杂交、分子设计等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起,最终育出突破性的新品种,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材料三:

阔别地球半年之久,神舟十四号终于回家了。随之返回地球的,还有航天员在太空精心栽培的水稻。

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未来载人深空探测生命支持系统的主要候选粮食作物,利用空间微重力进行水稻育种,是空间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种子既是人类的粮食,也是繁殖下一代植物的载体,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就必须要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郑慧琼说。

此前,国际上在空间只完成了拟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麦“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而在中国空间站内,郑慧琼研究团队承担了“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项目,共开展在轨实验120天,完成了拟南芥和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在太空完成的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

(摘编自《太空种下的水稻回家了》,“中青网”2022年12月5日)

4.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的相关研究表明,地球温度的小幅度升高会对世界粮食带来威胁,人口快速增长会对基本生存资源形成压力。

B.用北京小黑豆的抗病基因培育出的新品种让美国大豆产业从危机走向复苏,说明了建立种质资源库的必要性。

C.我国对种子的贮存、培育方法研究较晚,1986年才建成国家作物种质库,21世纪初才开始新品种培育的研究。

D.我国在空间完成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其中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在国际上是首次在太空完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农作物的多样性受到破坏,人类的食物、住房和衣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保存好优良粮食种子是保护农作物多样性的必由之路。

B.为培育突破性的新品种,我国科学家采取的措施有:通过科学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起、建立行业壁垒、进行太空育种等。

C.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商品种子市场到民营企业为市场主体、从无立法到有法可依,并且农作物种业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

D.随着我国空间站育种研究的发展,会有更多优良种子被贮存到空间站,并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为人类在空间长期生存提供保证。

6.小小的一粒种子,对我国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二哥:

在黑暗中,在车站铁篷子底分别,很有种清凉味道,尤其是走的人没有找着车位,车上又没有灯,送的打着雨伞,天上落着很凄楚的雨,地下一块亮一块黑的反映着泥水洼,满车站的兵——开拔的到前线的,受伤开回到后方的!那晚上很代表我们这一向所过的日子的最黯淡的底层——这些日子表面上固然还留一点未曾全褪败的颜色。

这十天里长沙的雨更象征着一切霉湿,凄怆,惶惑的生活。那种永不开缝的阴霾封锁着上面的天,留下一串串继续又继续着檐漏般不痛快的雨,屋里人冻成更渺小无能的小动物,缩着脖子只在呆想中让时间赶到头里,拖着自己半蛰伏的灵魂。接到你第一封信后我又重新发热伤风过一次,这次很规矩地躺在床上发冷,或发热,日子清苦得无法设想,偏还老那么悬着,叫人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急。昨天我们夫妇算算到昆明去,现在要不就走,再去怕更要落雪落雨发生问题,就走的话,除却旅费,到了那边时身上一共剩下三百来元,万一学社经费不成功,带着那一点点钱,一家子老老小小流落在那里颇不妥当,最好得等基金方面一点消息。….

可是今天居然天晴,并且有大蓝天,大白云,顶美丽的太阳光!我坐在一张破藤椅上,破藤椅放在小破廊子上,旁边晒着棉被和雨鞋,人也就轻松一半,该想的事暂时不再想它,想想别的有趣的事:好比差不多二十年前,我独自坐在一间硕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独自坐着,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而实际上却只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从不认识一个男朋友,从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我玩——实际生活上所认识的人从没有一个像我所想象的浪漫人物,却还加上一大堆人事上的纷纠。

话说得太远了,方才说天又晴了,我却怎么又转到落雨上去?真糟!肚子有点饿,嗅不着炸牛腰子同咸肉更是无法再想英国或廿年前的事,国联或其他!

方才念到你的第二信,说起爸爸的演讲,当时他说的顶热闹,根本没有想到注意近在自己身边的女儿的日常一点点小小苦痛比那种演讲更能表示他真的懂得那些问题的重要。现在我自己已做了嬷嬷,我不愿意在任何情形下把我的任何一角酸辛的经验来换他当时的一篇漂亮话,不管它有多少风趣!这也许是我比他诚实,也许是我比他缺一点幽默!

徽因

十一月九至十日

(摘编自《林徽因书信集》)

文本二:

1937年7月底,北平沦陷,由梁思成主持工作的中国营造学社被迫暂时解散。不久,梁思成接到日本“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与林徽因决意离开北平。9月4日晚,林徽因夫妇连夜收拾行装赶赴天津与家人会合。月底,他们携年仅八岁的再冰和五岁的从诫,带上林母,一路西行南下。虽做足了心理准备,但阻隔的交通和病弱的身体迫使艰难的旅程不断延宕,他们到达长沙时,已是1937年10月初。

一家五口先是借住在长沙韭菜园教厂坪的一处民宅,后又迁至火车站附近圣经学院的三间简陋小屋。与北平北总布胡同三号相比,眼下在长沙的小屋里,林徽因只能在一个小炉子上“欣赏着自己的手艺”。“太太的客厅”在异地的陋屋里延续,这位“沙龙女主”依旧几乎每晚都会去找那些昔日的“星期六朋友们”。非常岁月中的相聚和彼此的畅谈,在这群知识分子中升腾起家庭般的温暖。

然而,日寇的猖獗让这般甘愿“苦中作乐”的生活都难以为继。1937年11月24日,长沙惨遭空袭,林徽因一家侥幸逃生,在当日写给好友费慰梅的信中,她记录下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没人知道我们怎么没有被炸成碎片。听到地狱般的断裂声和头两响稍远一点的爆炸,我们便往楼下奔,我们的房子随即四分五裂。全然出于本能,我们各抓起一个孩子就往楼梯跑,可还没来得及下楼,离得最近的炸弹就炸了。

它把我抛到空中,手里还抱着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却没有受伤。

12月8日清晨,林徽因一家告别长沙,踏上了西迁昆明的艰难路程。

从长沙到昆明,他们整整颠簸了三十九天。沿途数次抛锚,被迫住进脏污的小客栈的狼狈经历,让曾经衣食无忧的一家人身心俱疲。外敌入侵之下,青山碧水环抱着的古城让她倍感亲切,以至于在途经沈从文故乡沅陵时,她在信中这样慨叹:“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里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

(摘编自李玉俐《林徽因的战时岁月》)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多处写到雨,作者借雨交代了生活的环境,营造了凄凉的意境,衬托了清冷的心境,同时也引出下文对英国的雨的回忆。

B.林徽因不仅有浪漫的情怀,也有直面现实的态度,她在意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也能勇敢去面对战火与动乱中的危险和艰难。

C.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梁思成和林徽因决定离开北平,对战争他们感到悲伤哀愁,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D.两则文本都主要突出了林徽因一家人在战时物质上的困境,由衣食无忧到身心俱疲的转变,凸显了残酷的战争对知识分子的摧残。

8.金岳霖在给林徽因的挽联中称赞她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以上两个文本体现了林徽因哪些“诗意”?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9.两则文本记叙的都是“林徽因的战时岁月”,但在叙述上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景公成路寝之台。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晏子下车挹之,曰:“子何以命婴也?”对曰:“于何之母死,兆在路寝之台墉下,愿请命合骨。”晏子曰:“嘻!难哉!虽然,婴将为子复之,适为不得,子将若何?”对曰:“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

晏子曰:“诺。”遂入见公,曰:“有逢于何者,母死,兆在路寝,当如之何?愿请合骨。”公作色不说,曰:“古之及今,子亦尝闻请葬人主之宫者乎?”晏子对曰:“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民之居,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故未尝闻诸请葬人主之宫者也。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广为台榭,残人之墓,是生者愁忧.不得安处,死者离易,不得合骨。丰乐侈游,兼傲生死,非人君之行也。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且婴闻之,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哀者危,君不如许之。”公曰:“诺。”

(节选自《晏子春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

B.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

C.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

D.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病人之甚也”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病”字含义不同。

B.“及夏之衰也”与“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两句中的“衰”字含义不同。

C.“适为不得”与“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适”字含义相同。

D.“命之曰蓄忧”与“命日琵琶行”(《琵琶行》)两句中的“命”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登路寝的高台,没有登上去就在台阶上休息,埋怨把台修得太高的人,被晏子劝谏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登台。

B.晏子指出景公的做法比商纣王更严重,他认为景公让百姓精疲力竭仍避免不了罪名,这样长久下去国家就会有覆灭的危险。

C.逢于何的母亲去世,占卜的结果显示要在景公修的路寝的基墙下面与他的父亲合葬,逢于何于是专程去向晏子请教对策。

D.景公听到逢于何要把母亲葬在自己的宫室之内很生气,晏子从“人君之行”和“存之道”两个方面劝说景公并说服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

译文:

(2)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民之居,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 思

陆 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①。

【注】①元龙百尺楼: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许汜路过下邳见陈登时,陈登自己睡大床高卧,而让许汜睡下床,许汜对此非常不满,刘备批评他在天下大乱之时,不可只顾自己“求田问舍”,应像陈登那样具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万火牛”和“一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嘲笑了追名逐利的小人,表现了自己高尚的志趣。

B.“日长似岁”写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闲’’与“醉”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包含着作者愤懑不平的自嘲和期待之情。

C.颈联使用视听、正侧、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写诗人听砧杵之声而整夜无眠、看梧桐叶飘落而思念故国,更烘托出悲凉情绪。

D.尾联中,作者想要凭高望远,舒展一下昏花的眼睛,“无高处”“安得”和首联相应,突出了自己无人理解、无处寄托的孤独处境。

15.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关于陆游的介绍中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 ”两句揭示出在磨难中磨砺心志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意义。

(2)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对待荣誉与非难,需要“ , ”,这样才能达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逍遥境界。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在国宾护卫队护送下,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看到电视屏幕上闪现“国家最高礼遇”那一瞬间,我们百感交集0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在冰雪的世界,向世界张开热烈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期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一场场盛大庄严、 ① 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的礼乐文化。

当然,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比如,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再比如,古时有很多 ② ,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对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称呼不一样,这些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 ③ 。其实,有些礼仪流程在互相尊重的原则下,是可以简化变通的。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18.请结合文段内容,拟写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3分)

上联:礼序乾坤,温良恭俭让镌刻华夏真品质

下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凛冬时节,千里冰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的一段呼玛河支流,却是流水潺潺,水雾缭绕。据观察,即便在零下40摄氏度,呼玛河的干流和支流中, ① ,共有20余处。冰天雪地,为什么会出现“不冻河”这样的景观?

原来,呼玛河流域在很久以前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 ② ,如得尔布干断裂和新林一喜桂图断裂,这些深大断裂断穿整个地壳,甚至断穿岩石圈,可以成为地下热液的通道,让地幔和地壳深处的热量持续涌上来,因此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地热还能以气体为载体,沿着断裂向上运移,甚至到达地表。同时,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沉积地层、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以及众多的裂隙等,都是地下水良好的储集场所,热量遇到地下水,就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温泉水。

③ ,不冻河的形成,还受多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比如,飞流直下的黄河壶口瀑布,冰期也是短于周围区域内同纬度的河流。若水中含有沙、盐等杂质,结冰点也会降低。呼玛河流域的河流属于是山区河流,地表坡降大,河水流速较强,且矿化度较高,这些因素都为不冻河的形成起到辅助。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巧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1.请简述第二段文字,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语言表达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说符》。其基本含义是,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观察过往就可以预知未来。引申含义为,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以史为鉴,学习历史可以掌握未来的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的连续性思考中,做到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墨子说,“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意思是可以用过去的事来推断事情的发展,用出现的事来推知隐微的事。《吕氏春秋》说,“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汉代董仲舒说,“不知来,视诸往”。

对“见”与“知”的思考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对现代人也很具有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见”与“知”之间关系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

语文·答案

(1~5题,7题,10~12题,14题,每小题3分)

1.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A.“分别从内在成为‘君子’和外在引领社会风尚两个角度”说法不当,修己治人、文质彬彬都包含着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C.“‘君子’开始专指‘有德者’”说法不当。原文有“而赋予其‘有德者’的新义”“有些语境下仍然专指‘有位者’”的说法。D.“对前两者都持否定的态度”说法不当,根据文意,他反对的是弟子把他作为圣人的做法,从“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也可以看出,他对圣人是推崇的。

2.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 “君子”的概念并不是要论述“如何成为君子”的。

3.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文中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思路点拨 “注重个人修养是为了追求社会价值”无中生有。

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21世纪初才开始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的第三阶段叙述可知,在1996—2010年,“我国种业生产开始进入以新品种培育为核心的市场化竞争时期”,并不是“21世纪初才开始新品种培育的研究”。

5.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A.缩小范围,材料一原文是“人类仍有大约80%的食物、住房和衣服来源于世界上现有的4万种植物”,导致人类食物、住房、衣服受到威胁的是4万种植物种类的减少,不仅仅是农作物的多样性受到破坏。且“因此”所代表的因果关系不当,属于强加因果。B.根据材料二图表,“建立行业壁垒”属于国家出台的政策,不是科学家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采取的措施。D.根据材料三,太空育种的主要功能是对种子进行实验研究,不是贮存,选项混淆了空间站和种质资源库的功能。

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

答案 ①保护种子,能够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培育农作物新种,延缓或避免植物品种的消失。②种子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③种子对保障与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太空育种实验的成功,见证了我国在国家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7.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都主要突出了林徽因一家人在战时物质上的困境”说法不当,材料一主要写的是林徽因精神上的困境,材料二主要突出的是林徽因一家人战时的颠簸与狼狈经历。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 ①总是希望生活中有些浪漫的事发生。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希望生活中能出现自己想象的浪漫人物。②动乱期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在一个小炉子上“欣赏着自己的手艺”,和朋友相聚畅谈,在朋友之间升腾起家庭般的温暖。③在逃难时依然为外界风景心动。外敌入侵之下,青山碧水环抱着的古城让她倍感亲切,并认为如果不是战争,这种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艺术风格的能力。

答案 ①叙述视角不同。文本一是自叙,以真实的“我”的第一人称叙事,文本二是他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用第三人称进行叙事。②叙述手法不同。文本一运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虚实结合的方式,记叙自己在战时岁月的处境与心境;文本二按时间顺序记叙,使用议论、引用的方式,交代林徽因在战时岁月的经历。③叙述语言不同。文本一属于散文,语言是感性的,具有很浓的抒情性,并给读者以真实亲切的感觉;文本二属于纪实作品,语言是侧重于客观理性的,较少情感的抒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思路点拨 A.第一个“病”是疲惫(害,损害)的意思,第二个“病”是生病的意思。B.第一个“衰”是衰败、衰微的意思,第二个“衰”是衰老的意思。C.第一个“适”是如果的意思,第二个“适”是出嫁的意思。D.两句中的“命”都是命名、叫做的意思。

12.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路点拨 “逢于何于是专程去向晏子请教对策”说法不当,根据“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可知,逢于何是在路上遇到晏子的。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

答案 (1)现在修高了,跟着就给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跟着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句,像这样役使人可以吗?(关键词“卑”“使”的翻译各1分,句意3分)

(2)古代的国君,他们修宫室节约,不侵占百姓的居室,楼台亭榭简朴,不毁坏死人的坟墓。(关键词“节”“残”的翻译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景公登路寝宫前的高台,不能到达顶端,就在台阶上休息,非常气愤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地说:“是谁建的高台?让人这么疲惫?”晏子说:“您如果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修这么高;既然让人修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现在修高了,跟着就给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跟着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句,像这样役使人可以吗?古时候君主修建宫室,是为了便利生活,不搞成奢侈华丽,所以他们自身节俭又教育百姓。到了夏朝衰微的时候,它的君王桀背弃了为君的德行,修建了以美玉为材料的宫室门户;商朝衰微的时候,商的君王纣修建了顷宫灵台,修得低矮的有罪,修得高大的有赏,因此他们自身都遭到了祸害。现在您的情况是,修高了也有罪,修低了也有罪,这比夏、商的君王桀、纣还厉害,百姓精疲力竭,但仍避免不了罪名,我担心国家将有覆灭的危险,您也不能享有齐国了!”景公说:“您说的好,我自己知道修建路寝台确实劳民伤财,没有用处,又埋怨筑台的人,这是我的罪过了。假如不是先生您的教诲,我怎么能够保持国家?”景公于是下了路寝台,拜了两拜,不再登上去。

景公修成了路寝台的台基。逢于何遇上丧事,在路上遇到晏子,在晏子的马前拜了两次。晏子下车向逢于何拱手还礼,说:“先生有什么事吩咐我?”逢于何回答说:“我的母亲去世了,占卜要葬在路寝台的基墙下,希望请求国君准予合葬。”晏子说:“唉!困难啊,虽然这样,我将替你转告这件事,如果请求得不到同意,你将怎么做?”逢于何回答说:“君子总是有作为的,像我这样的小民,我将用左手扶着灵车,右手捶心,站到饥饿枯槁而死,用它来告知四方的人士:“我是不能安葬我母亲的人。”

晏子说:“好。”于是入朝见景公,说:“有一个叫逢于何的,母亲去世了,占卜说要葬在路寝墙下,当如何处置此事?他希望母亲和父亲合葬。”景公改变脸色,很不高兴,说:“从古到今,你听说过请求安葬死人在国君的宫室的事情吗?”晏子回答说:“古代的国君,他们修宫室节约,不侵占百姓的居室,楼台亭榭简朴,不毁坏死人的坟墓。所以未听说过请求安葬死人在国君的宫室的事情。现在君王大量修建宫室,抢夺百姓的居室,到处建楼台亭榭,毁坏死人的坟墓,这使活着的人忧愁,不能安居,死了的人分离,不能合葬。过度奢侈玩乐,对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一概轻慢,不是做国君的德行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与需求,不顾念百姓,这不是保存国家的办法。况且我听说,活着的人不得安居,叫做蓄积忧愁;死了的人得不到安葬,这叫蓄积悲哀。蓄积忧愁就怨恨,蓄积悲哀就危险,您不如答应他。”景公说:“好。”

1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颈联的意思是: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并没有利用“正侧”结合的手法写景。

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 ①诗人通过“万火牛”表示了对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为了一己私利而争先恐后的人的鄙视,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②通过“一沙鸥”“闲方觉”“醉亦休”表达了自己一腔抱负却难以实现,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悲愤、苦闷之情。③结尾以陈登自况,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希望能像陈登一样有高远志向,扶世救民,为国分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答案 (1)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每空1分)

17.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答案 ①气势恢宏 ②繁文缛节 ③不胜其烦(望而生畏) (每处1分)

1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拟写对联的能力。

答案 示例:乐和天地,宫商角徵羽谱写时代新乐章(结构一致1分,内容相关1分,句子通畅1分。合理即可)

1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答案 ①依然会出现不冻河段(不结冰的河段) ②形成一些深大断裂 ③除受温泉等地热因素影响外(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答案 呼玛河流域的河流属于山区河流,地表坡降大,河水流速较快,且矿化度较高,这些因素都为不冻河的形成起到辅助作用。(每改对一处给1分,语句通顺1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给分)

21.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答案 因为地热能通过断裂向上运移,热量遇到地壳裂隙储集的地下水,所以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温泉水。(内容完整2分,包含因果关系2分。合理即可)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3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