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业新闻正文

2020年数据中心IDC行业洞见报告

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关注本号。


行研君说


导语

从全球范围看,根据瑞典研究员 AndersAndrae 发布的《消费者总功耗预测》显示,到 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占到 ICT行业的33%。数据中心占全球能耗比例将从2015年的0.9%上升到2025年的4.5%。

PS:我们运营的备用号 行研资本(ID:report18)为很多老朋友提供了另一处空间,欢迎大家同时关注!


来源:国盛证券


1、投资要点

2018-2019 年,市场贯穿以 5G 为核心的投资方向成为主流。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变化、 基站的建设节奏、设备及材料技术创新、基站里的零部件供应商、建设基站的流程等成 为市场关心的主要方向。

我们一直强调 5G 的投资节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牌照发放之前,寻找 5G 的建设节奏和边际变化(周期与创新);

第二阶段—牌照发放之后,寻找业绩兑现的确定性(周期上行反映到 EPS);

第三阶段—规模建网之后,寻找 5G 落地带来的流量增长和应用落地的投资机会。 

而在 2020 年,叠加前几年运营商提速降费的影响以及一季度“新冠”疫情的影响,线 上流量的增长速度惊人。2-3 年间,运营商 DOU 翻了 3 倍以上,并仍在保持高速增长。企业上云的步伐加快,线上办公、直播等方式渗透率逐步提高,云厂商的流量承载压力 也在逐步加大。 

未来,IDC 的投资方向有望接承 5G,成为通信行业的另一条长期主线。 

曾经我们关注运营商的 CAPEX,未来我们也会关注云计算等厂商的 CAPEX;曾经我们关注基站里的器件供应商,未来我们也会关注 IDC 里的设备供应商;相比于通信制式的提升,IDC 的发展仍处于较早期阶段。运营商的投资由供需、政策等 共同决定,而云厂商等对于 IDC 的投资更多由需求导向。

通信制式的升级给流量的增长提供了土壤,流量增长给 IDC 的发展带来了需求。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1)市场对数据中心的认知仍集中于局限的 IDC 厂商,而我们将 IDC 的投资机会向更 多的细分产业做了延伸和推进。市场将 IDC 比较简单地定义成了“IT 地产”,而我们所 提到的 IDC 产业链投资机会覆盖第三方 IDC 厂商、IDC 内部的设备/器件/解决方案等。流量增长是驱动 IDC 发展的根本驱动力,IDC 自身的机柜数量的需求水涨船高,同时由 于传输速率、功耗、PUE 等方面的变化,带来的诸如光通信、网络设备、PCB、无源器 件、散热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2)市场对数据中心升级带来的需求认知不足。市场对北美率先展开的 400G 数据中心 升级所拉动的需求认知不足。我们认为,随着流量的爆发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不断兴起,数据中心对外南北向以及对内东西向流量均迎来爆发,技术升级刻不容缓。北美云厂商的资本支出在 2020 年会迎来高增长,400G 的资本支出一定高于以往任一阶 段的数据中心升级。而在这一过程中,参与 IDC 建设升级的相关厂商都将获得明显的边 际改善,是行业性的需求提升。 

(3)市场对数据中心高景气的持续性认知不足。云厂商等的 IDC 相关资本开支较运营 商的资本开支相比仍然是低位。5G 基础设施建设之后,流量的大幅度增长带来的承载需 求对于数据中心的相关建设会有极大的促进。云厂商等的相关开支会在未来有持续的提 升的可能性,发展的空间更大更持久。

2. 供需面:数字化转型中,IDC 供需格局边际生变

近二十年,以数据为基础、以网络为媒介、以计算为核心的科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 急速发展,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过去数世纪的数据量总和, 并持续以指数级的数量增加。2006 年亚马逊正式推出 EC2 服务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云时 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云服务已经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全球范围 5G 的加速落地、物联网高速的发展以及以云为基础的数字化升级大趋势下,IDC 作为核 心信息基础设施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发生边际变化,其作用和价值正在不断凸显。 

从供需两端看,需求侧,5G 及云端流量增长为主因,驱动国内外云厂商投资上行;供给 侧,对能耗指标的管控、高功率机柜需求占比提升等均对市场格局造成影响。

2.1 需求变化 1:5G 新周期,流量再迎 10 倍增长 

5G 大规模商用在即,流量将迎数十倍级爆发。当前,全球主要国家正在积极参与 5G 的 商用化,运营商正在全速部署下一代网络设备,为后续 5G 服务做好准备。目前我国与 韩美欧日处于5G第一梯队,三大运营商5G招标靴子落地,正式进入大规模部署加速期。随着视频会议、4K/8K 高清视频、直播、VR/AR 等大带宽应用的持续发酵酝酿,NB-IoT 等技术引发物联网产业新一轮增长,海量移动设备的接入,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 用端在 toC 和 toB 两侧均指向流量指数级爆发,我们预计在 5G 时代随着高宽带应用的 逐步落地,流量将会以数十倍的量级爆发。


韩国 5G 发展顺利,DOU 实现 3 倍增长(略)

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保持快速增长,3 月 DOU 值达 9.5GB。截止到 2020 年 Q1,我国 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 357 亿 GB,同比增长 39.3%,在上年同期三位数增长的基础上 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 344 亿 GB,同比增长 34.9%, 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 96.4%。3 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 9.5GB/ 户,同比增长 30.6%,较上年 12 月提高 0.91GB/户,达到近 12 个月以来新高。


国内长短视频成为新潮流,电商进入直播带货时代。在 4G 向 5G 升级的过渡期,长短视 频成为新的风口,抖音、火山小视频、快手、B 站为首的短视频,以及爱奇艺、腾讯视 频为主的长视频逐渐成为新潮流。而直播也发展出了更多形式,以淘宝、拼多多为主的 电商逐渐进入直播带货时代,抖音、快手也凭借其在短视频的流量优势涉足电商领域。用户的习惯开始转向以视频和直播为主的应用和媒介,而视频直播又意味着流量相较过 去有了数十倍的爆发。

三大运营商 5G 用户数突破 5000 万。截止到 2020 年 3 月底,中国移动 5G 客户数大增 1632.4 万户,累计达到 3172.3 万户;中国电信 5G 套餐用户净增 588 万,5G 套餐用户 累计 1661 万户。中国联通此次依然没有公布 5G 用户数。而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上,工信部发言人透露,截至 3 月底,三大运营商的 5G 套餐用户总数已经突破 5000 万大关,已经有超 2000 万个 5G 终端,全国已经建成的 5G 基站 19.8 万个。按照三 大运营商的规划,预计年底全国范围内将累计开通 5G 基站超过 55 万个,实现地级市室 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

2.2 需求变化 2:云计算持续高增长,格局初现雏形 (略)

云计算持续深化,云流量增长趋势迅猛。近年来云计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 2006 年亚马逊首次推出云服务,到如今逐渐成长为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云计算在为企业和 个人提供数字化转型赋能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据思科预测,到 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流量将增长到每年 20.5ZB,而 95%的数据中心流量将是云流量,云计 算正逐渐成为全网流量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云计算市场持续高增长,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 Gartner 在 4 月 23 日发布的云计算 市场 2019 年报告,2019 年全球云计算 IaaS 市场增长 37.3%,规模达到 445 亿美元。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谷歌排名市占率前四,市场内巨头聚集效应明显,前四厂商共 占据了 77.3%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四大厂商内部,阿里云增长迅速,挤占了亚马逊的 份额。在亚太市场方面,市场规模增速更快,相比去年增加了 50%,同时,阿里云在亚 太市场的份额进一步上涨达到 28.2%,接近微软与亚马逊总和。

云计算产业链全布局,SaaS 第一 IaaS+PaaS 坐稳前二。微软作为全球领先的软件服 务提供商,在 SaaS 业务上优势十分明显。微软企业级 SaaS 服务主要以 Office 365、 Dynamics 365 及 LinkedIn 为核心,同时将 SaaS 平台向开发者开放丰富产品的功能,使产品更具活力。根据 Synergy Research 的数据,2019 年 Q1 微软以 17%的份额占据全 球 SaaS 市场首位,较上一季度增长 34%,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在 IaaS+PaaS 领域,微 软坐稳第二的位置,并通过加大云基础设施投入,鼓励开发者使用其云平台,缩小与亚 马逊的差距,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从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来看,云计算景气度依然很高,市场规模继续高速增长。从头部 厂商来看,云计算市场的规模效应明显,头部厂商竞争力明显更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随着云计算的持续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上云或云服务,推动全网流量 持续高速增长。

2.3 需求变化 3:疫情加速数字化进程,海内外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略)

2020 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的经济生产活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转向线上。在此大背景下,拥有更出色的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具备更强的韧性,而为企业 和个人进行数字化赋能的云厂商的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 腾讯、Zoom 等云厂商在各自的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支撑起以线上为主的生活方 式,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对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云厂商的作用越发明 显。 

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云计算,抢占未来制高点。近年来云计算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自 2006 年亚马逊首推云服务后,云服务逐渐被验证其技术和商业合理性,并成为科技巨头的重 要战略方向。除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谷歌、Facebook 外,腾讯、华为、百度等巨 头也纷纷进场,云计算正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为科技巨头的业务基础,微软基于云将传 统的软件升级成 SaaS 应用并探索云游戏的发展可能性,亚马逊和阿里巴巴通过云计算 为合作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随着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中小企业纷纷上云进行数字化转 型,城市通过云计算进行智慧规划管理,生产生活对云计算的依赖越来越高。


2.4 需求变化 4:需求向上传导,国内科技巨头争夺一线 IDC 资源 

5G+云计算共振大背景下, IDC 作为核心信息基建的重要性正越发凸显。当前 5G 正 在加速建设,5G 建网成熟后将迎来 5G 应用的开花结果,而云计算的景气度依然维持高 位,政企上云进行数字化升级的进程仍处于早期,后续潜力依旧巨大。在 5G 叠加云计 算共振的大背景下,IDC 作为核心信息基建的重要性正越发凸显,以一线城市为主的核 心 IDC 资源正成为战略资源,科技巨头正围绕核心 IDC 资源进行争夺布局。 

阿里巴巴开启核心区域 IDC 资源争夺,年底至今已连下五城。从 2019 年下半年起,阿 里突然加快了核心区域 IDC 资源获取的步伐。2019 年 8 月 13 日,阿里巴巴与浙大网新 全资子公司华通云数据签订合作备忘协议;12 月 3 日,阿里巴巴与数据港签订需求意向 函;紧接着 12 月 31 日,阿里巴巴与世纪互联签署新的合作备忘录;2020 年 1 月 6 日, 阿里巴巴与奥飞数据签署合作备忘录;4 月 14 日,阿里巴巴(天猫)与杭钢股份签订了 共建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合作框架。

春江水暖鸭先知,阿里加速争夺 IDC 资源意味深远。从阿里 IDC 领域的布局来看,在 2019 年下半年起,阿里明显加大了 IDC 资源的获取力度,且资源集中在核心区域。阿 里本身是亚洲第一世界前三的云计算巨头,在电商、文娱等多个领域均有布局,其加速 获取核心区域 IDC 资源意味着阿里或已意识到流量将会有更大程度的爆发,现有资源无 法支撑起其业务的需求。 

核心区域 IDC 资源有限,下半年巨头资源竞争或将开启。由于能耗和土地等方面的因素, 一线城市对 IDC 管理趋严,核心区域 IDC 资源价值逐渐凸显。而流量爆发的趋势已经越 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以阿里、腾讯、头条、百度等为首的科技巨头,势必将加大一 线城市 IDC 资源的争夺,阿里已率先出手,随着 Q2 需求逐步向上游传导,预计后续腾 讯、头条也将开启 IDC 资源争夺,核心区域 IDC 的战略地位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2.5 需求变化 5:机柜密度升级,8kW 高功率机柜成稀缺资源 

数据中心寸土寸金,通过提升单位机房面积、单位机柜的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能让数 据中心发挥更大价值。所谓高密度机柜,意味着机柜配置密度更高,机柜能容纳更多的 IT 设备,能承载更大的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高密度机柜对机房的温度控制系统、抗干 扰能力、配供电系统、线缆布局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如高密机柜散发热量更大,耗 电更高,对空调散热、输电功率、UPS 供电保障均有特别要求,在机房设计环节都要充 分考虑。随着高密度信息技术设备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单机柜的功率已经向 8kW 甚至 10kW 升级。

高密度数据中心是指机柜(42U 19’’标准机架)功率负载超过 8kw,或者更高,且密集 摆放,专门用来对大容量存储,高性能计算(刀片密集型服务器),功率较大的小型计算 机等单位功率系数较高的信息设备配套建设的数据中心。通常这些数据中心会采用异于 常规的环境补偿和配电管理方案,可能会采用气流组织管理、气流封闭(热封闭、冷封 闭、混合封闭、全封闭)等技术手段。而类似这种气流封闭的管理形式虽然提高了应用 密度,但却对数据中心的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相应的对于配电冗余,制冷冗 余环境监控方面的配套要求也相对常规机房更为苛刻。 

8kW 高功率机柜成为首选。随着流量的增长以及核心区域 IDC 资源的限制,提高现有 IDC 资源的效率成为一个可选方案,处于对能耗和效率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厂商更倾向 于使用高功率的机柜作为其数据中心,阿里、京东、华为、百度等厂商近期规划投建的 项目也均以高功率(8kW)为主,而现存 IDC 资源新旧不一,年代较老数据中心机柜功 率数大多低于 2kW,已经逐渐满足不了需求的发展。存量数据中心有待向高功率机柜升 级,而具备 8kW 以上机柜功率的数据中心的需求更好,资源更加紧俏。 

2.6 需求变化 6:互联网企业出海加速,对海外 IDC 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互联网企业出海加速,短视频、直播和手游出海增势迅猛。得益于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 达程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并在海外发展迅猛。TikTok(抖音海 外版)自 2018 年发布后便保持了超高的增长速度,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社交平台。2019 年 TikTok 全年下载量达到 7.38 亿次,在境外拥有 4100 万日活用户。除 TikTok 外, 包括阿里、腾讯、小米、YY 等互联网厂商均有具体的业务出海,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正 变得越来越广泛。

游戏出海成绩出色,依旧保持较高增速。根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2019 年上半年 中国游戏海外实现营收 55.7 亿美元,全年实现收入 11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海 外市场中,美、日、韩占比近七成,美国占比超过三成。

办公、在线教育出海抗疫。疫情期间,在国内广泛应用的办公协同、在线教育应用,也 在加速出海的步伐。3 月中旬,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教育中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提倡远程学习,在推荐的支持视频直播的协作平台中,就有阿里旗下的钉钉和 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以智能移动办公平台身份出道的钉钉,凭借覆盖学校办公的积累, 疫情期间瞬间切换为了在线教育的平台之一。学习工具 U-Dictionary(有道词典海外版) 的下载量也随着海外疫情蔓延和“停课不停学”走高,在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埃 及等南亚、南美、非洲国家都进入了 IOS 细分领域的 TOP10。 

典型例子:奥飞国际为互联网企业出海提供支持,近几年业务表现出色。奥飞数据依托子 公司奥飞国际运营海外业务,通过帮助有需求的国内互联网厂商业务出海,近几年实现 了高速的增长。奥飞数据与互联网企业 YY 保持着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YY 旗下的 Bigo 是东南亚最大直播平台,YY 为拓展其海外业务,需要在海外获取相关的 IDC 资源,通过 奥飞国际在海外的 IDC 资源,支持其业务出海的底层基础设施需求。


互联网出海大背景下,海外 IDC 资源需求量将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 外布局,其中占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在海外运营各自业务,同样需要云基础设施的支撑。考虑到网络及成本因素,当企业在海外运营相关业务时,需要根据其运营业务所处的地区,获取相应的 IDC 资源进行业务部署。通常情况下,互联网企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 通过和在当地有业务部署的云厂商进行合作,将自身业务部署在如 AWS 的公有云上。另 一种则是选择自行部署,可考虑自建 IDC 机房及向第三方 IDC 运营商租用相关资源。 

拥有海外 IDC 资源及运营经验的厂商或将受益。首先,诸如阿里、腾讯、华为等本身具 备云实力的厂商,在拓展海外业务时,出于竞争关系及安全因素,将以自建或者获取核 心区域第三方 IDC 资源为主,为其业务提供给底层基础设施支持。而自建数据中心通常 周期较长,且需要花费时间对当地网络、政策等情况进行了解。相比之下,与具有核心 资源的第三方 IDC 厂商合作更加敏捷。如短视频、游戏等厂商在进行业务出海时也会增 加对 IDC 资源的需求,并且更愿意与具有中资背景的第三方进行合作。因此,在海外具 备 IDC 资源及本地化运营经验的厂商将更加收益,利好如沙钢股份、奥飞数据等厂商。

2.7 供给变化 1:海外运营商剥离 IDC 资产,第三方 IDC 与云厂商发展壮大 

海外运营商剥离 IDC 资产。近年来,由于竞争形势激烈以及运营商运营压力较大,海外 运营商多选择剥离 IDC 资产。其中,2019 年 1 月,美国电信运营商 AT&T 以 11 亿美元 将其 IDC 资源出售,并在其媒体部门投入更多资金。2017 年 5 月,Verizon 向 Equinix 公司出售 29 处数据中心,同时与 IBM 达成协议,将云托管业务出售给 IBM,双方在网 络和云业务方面展开多项合作。2016 年 12 月,Verizon 以 36 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数据中 心出售给 Equinix。同年,CenturyLink 公司以 23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 57 个数据中心。2015 年, Windstream 以 5.75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 14 个总面积共 17000 平方米的数 据中心。

第三方 IDC 及云厂商发展壮大。运营商剥离 IDC 资产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资金 压力较大,海外并没有一家独大的云供应商,运营商之间存在较大竞争,资金相对并不 充裕,且由于竞争激烈运营商普遍负债率较高,出售 IDC 资产能够缓解资金压力,另一 方面则是第三方 IDC 厂商以及云厂商发展壮大,在 IDC 运营方面拥有更加出色的能力, 给运营商造成较大竞争压力。 

云厂商探索云网融合。亚马逊、微软均在云网融合有所布局。AWS Direct Connect 使用了行业标准的 802.1q VLAN,随着网络扩展到云中,用户可以获得对网络的更多控 制,且不必担心基于 Internet 的连接会出现波动。Azure ExpressRoute 能够为用户提供 点对点以太网网络或虚拟交叉连接,除了改进的网络和延迟控制之外,用户能够访问多 个区域,使用各种 Microsoft 特定的服务(例如 Exchange 提供程序),使用动态路由体 系结构(BGP),集成冗余,甚至拥有自己的连接 SLA。


国内运营商仍扮演重要角色,第三方 IDC 及云厂商拥有良好发展空间。和海外相比,国 内三大运营商资金相对更充裕,内部竞争相对较小,且掌握核心网络资源。近十年来, 随着国家逐步放开第三方 IDC 运营资格,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第三方 IDC 厂商,以及阿 里、腾讯为主的云厂商。第三方 IDC 厂商通常与运营商拥有较好的合作关系,在宽带资 源方面有一定优势,有的则和运营商通过共同运营机房的方式合作共赢。随着时间的积 累和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 IDC 厂商在运营经验、客户资源等诸多方面逐渐积累起一 定优势,在数据中心被上升至新基建后,第三方 IDC 厂商及云厂商后续将会拥有更加出 色的发展空间。

2.8 供给变化 2:能耗、用地限制趋严,一线城市资源更显紧俏

数据中心能耗大,IDC 数量突增下高能耗问题爆发。IDC 托管的服务器需要全年不间断 运行以向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同时需要空调等辅助制冷设备实时供应冷能以维持其可 靠运行,因此电能消耗量巨大。随着 IDC 的大量建设,IDC 将面临日益增长的资源和电 力需求。根据 IDC 圈的统计,从 2011 年到 2016 年,数据中心耗电量以每年 10%速度 快速增长, 2017 年国内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到 1300 亿千瓦时,超过了当年三峡大坝 976 亿千万时的全年发电量。到 2018 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为 1500 亿千瓦时,达到社 会总用电量的 2%。预计到 2025 年,占比将翻倍至 4%。


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数据中心能耗需求持续高增长。从全球范围看,根据瑞典研究员 AndersAndrae 发布的《消费者总功耗预测》显示,到 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占到 ICT行业的33%。数据中心占全球能耗比例将从2015年的0.9%上升到2025年的4.5%。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规划,未来 5 年数据中心机架数不超过 15 万个,如果全部上满运营 将占到整个南京市用电的 25%-33%。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数据中心需求不断增 长,相应的能耗也在持续高增长。


能耗压力大,海外发达国家积极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发展和能效提升。美国自 2010 年起, 陆续推出 FDCCI、FITAR、DOCI 等数据中心整合与技能改造计划,减少能源费用支出, 合理安排能源使用。欧盟自 2012 年起,开始提出数据中心行为规范,出台节能时间方 案和计划,持续的推动数据中心节能降耗。


我国 IDC 平均 PUE2.2 远高于美国,在建大型 IDC 平均 PUE 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国内 IDC 企业 PUE 平均水平 2.2,远高于美国 PUE 平均值 1.9,差距明显。根据中国通信院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大型 IDC 的 PUE 在 1.63 左右,超大型 IDC 的 PUE 在 1.54 左右;规划在建的 IDC 中,大型 IDC 的 PUE 一般在 1.48 左右,超大型 IDC 的 PUE 在 1.41 左 右。从新建 IDC 趋势和中美 IDC 企业 PUE 水平差距可以看出,目前市场、政策对 IDC 的能耗要求日益严格。 

一线城市陆续出台 IDC 节能政策,将加速其他核心城市 IDC 节能进程。截至目前, 北京、上海、深圳均已出台控制 IDC 建设的相关政策,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在总量 限制基础上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严格控制 IDC 能耗的新增长。北京方面,全是范围 内禁止新建和扩建 IDC(PUE 低于 1.4 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上海方面,到 2020 年全市新增 IDC 机架严格控制在 6 万架以内,新建 IDC 和 PUE 严格控制在 1.3 以下,改 建IDC的PUE严格控制在1.4以下。南京发改委规划未来五年总机架数不超过15万架, PUE 值成为重要发展指标;杭州要求到 2025 年,新建数据中心不高于 PUE 不高于 1.4, 改造数据中心 PUE 不高于 1.6。

IDC 指标数量有限,相关要求更高。3 月 30 日,上海发布了“关于征集 2020 年拟新建 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在“上海市中环以内”的禁止区新建 IDC,适 建区仅为“上海市外环以外区域”,此外也设置了“单项目规模 3000~5000 机架、平均机 架设计功率不低于 6kW、机架设计总功率不小于 18000kW”的建设门槛,今年支持建设 的 IDC 项目总规模约 3 万机架(折算用能量约 25 万吨标煤(当量值)),对所征集项目 材料依据《建设导则》要求从布局选址、功能定位、技术方案、耗能工艺等多方面集中 进行技术评估和专家评审,在可支持的用能范围内,以分数排名结果作为能耗指标统筹 依据。 

一线城市 IDC 成核心资源,环一线将成 IDC 发展重点。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一线城市 周边地区将逐渐成为发展重点,相应的网络宽带质量将会有所提升,后续将逐渐成为数 据中心的核心发展区域,IDC 厂商也将加大在环一线区域拿批文进行数据中心资源的布 局。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建设将更加具有规划性,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的集约化建设会更 加突出,而PUE不达标的低小旧散数据中心则将逐渐退出,加速IDC行业“供给侧改革”。

3. 政策面: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IDC 成新基建排头兵

3.1 核心驱动力:数据成重要生产要素,资本入场抢占风口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写入中央文件,互联网大数据已至,数据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 性在不断提升(略)。

数据价值愈加凸显,更多资金入场做大蛋糕,布局算力即布局未来。此前数据中心的主 要投资来源于运营商和政企客户,规模相对有限。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新兴产业发展, 越来越多资本认识到数据入场共同做大蛋糕,海外代表的公司为 Google 、AWS、 Microsoft、Facebook 等,国内的阿里、腾讯、华为、金山等也在增加投入,一方面加强 底层基础设施的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更多业态,联合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寻求 更多利润点。 

IDC 作为数据承载基石,战略地位突出,政策有望持续加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 基建”概念,把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 为 2019 年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推动国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根据 IDC 和 Seagate 联合发布的白皮书,预测到 2025 年,全球连接数达 1000 亿,为 2015 年的 10 倍。全 球数据存储量由 2018 年的 32 ZB 扩大 5.5 倍,达到 175 ZB。根据 Synergy Research 数 据显示,2018 年年底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已经达到 430 个,美国占据其中 40%。


3.2 政策支持:自上而下持续加码,IDC 及配套产业迎来多重扶持(略)

3.3 融资渠道放开:REITs 新政助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略)

3.4 能耗指标供给或有增加:PUE 限制仍为前提,匹配需求快速增长(略)

IDC 耗电量极大,在一线城市往往有机柜指标、能耗指标限制。根据上海市经信委相关 文件,2018 年上海市机柜存量约 10 万,计划 2018-2020 年“十三五”最后三年每年增 加约 2 万个左右机柜,共计新增约 6 万个机柜,拟分批次发放能耗指标。2019 年首批发 放约 2.5 万个机柜的能耗指标(折算用能量约 21 万吨标煤(当量值)),仅有 6 家(宝信 软件、万国数据、有孚网络、云赛智联、网宿科技、华东电脑)获得能耗指标。 

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进一步限制供给。由于一线城市土地稀缺,能在这些区域拥 有自有土地或者长期土地租赁权的 IDC 公司将占据市场高地。土地资源的不可重复性又 使这种优势很难被新进入者打破,壁垒极高。 

对于 PUE 限制越发严格,新建数据中心难度进一步加大。以北京地区为例,根据“北 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 年版)”规定,全市层面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 据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PUE 值在 1.4 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 外);中心城区全面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而 2015 版本的政策中,对于 PUE 的要求 为 1.5 以下,建设难度持续提升。 

因此,能在核心地区提前布局、精准卡位的 IDC 公司,近水楼台率先受益,且优势地位 极难被取代。 


在新基建政策支持下,能耗指标限制或有阶段性放开,以匹配不断增长的需求。根据上 海证券报消息,5 月 7 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出台的《上海市推进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 35 条”。4 大建设 行动指“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建设行动。 

3.5 传统企业转型:钢企腾笼换鸟,资源优势显著,后天运维或成关键 

在一线城市的拿地、拿电能力是 IDC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点在国内市场表现尤为明显。

主要原因:

(1)离客户近,服务响应及时:IDC 客户在一线城市集中度高,例如金融、互联网等 行业客户,这些客户价格敏感度相对低,但是对于时延、服务响应及时性要求高,更倾 向于使用一线城市的 IDC 机房,方便人员随时部署、检查设备。只有少数对于计算资源 需求量极大的互联网客户(阿里、腾讯)会考虑边远地区机房,用于存储冷数据或者承载时延要求低的计算。 

(2)带宽资源丰富,时延低:以我国为例,各地带宽资源分布不均,位于骨干网节点 城市更易保证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可靠。根据机构统计,北上广三个区域的 IDC 资源 占全国 IDC 总资源的 44%。这一分布与我国 ChinaNet 骨干网拓扑结构趋于一致,北上 广既是骨干网的核心节点,又是骨干网仅有的三个国际出口,丰富的带宽资源保障了数 据传输的速率与可靠性。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的 IDC 的能耗指标、土地资源审批较为严格,对供给端形成限制。随着近年传统行业去产能的大趋势,部分钢铁企业关停厂房面临转型。而这些传统钢铁 企业转型时,往往保有较充足的工业用电指标和土地厂房资源,转型 IDC 先天优势显著, 代表公司:宝信软件、杭钢股份、沙钢股份等。 

以杭钢股份为例,2020 年 4 月公告披露,近日公司与浙江天猫在杭州市签订了关于共建 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该合作项目拟选址的杭钢半山基地土地属于公 司控股股东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所有。 

早在 2019 年 7 月,杭钢股份就已依托土地、能耗、资金优势向 IDC 领域拓展。2019 年 7 月,杭州股份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使用 9.5 亿元募集资金向杭州钢铁集团有 限公司、富春公司收购杭州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100%股权并对其增资投资建 设运营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 

云数据公司的原名为杭州紫金实业有限公司,已于 2018 年 9 月 20 日完成名称变更的工 商登记。该公司原先主要从事高强度机械用钢生产加工、钢铁轧制、金属压延业务,自 杭钢集团半山基地 2015 年底关停后,该公司处于转型状态。 

IDC 可利用现有厂房改造,有效降低建设成本。项目总体为建设 9670 个机架的土建工 程和对应的机电配套工程,以及 10%云化服务投入,合计投资总额约 22.34 亿元,项目 内部投资收益率为 14.04%,投资回收期为 6.49 年;如不考虑云化服务收入,9670 个 机架土建和机电配套总投资则为 14.058 亿元,项目内部投资收益率为 12.11%,投资回 收期为 7.05 年。 

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机电设备按 4000 个机架规模建设,投资约 4.57 亿元,项 目建成后形成完整的 4000 个机架生产能力。项目总体在现有厂房内改造,考虑到土建 工程建设时的震动、粉尘等会影响现有机房的运行,9670 个机架规模的土建工程一次建 设,9670 个机架规模的土建工程投资额约为 2.77 亿元,一期项目全部建成并形成完整生产能力时的建设投资估算约为 7.343 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8.34%,投资回收期为 8.6 年;如完全对应按照 4000 个机架的土建工程投资 1.256 亿元,则一期工程建设总投 资为 5.828 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11.82%,投资回收期为 7.15 年。 

运维实力或成未来钢企转型成功关键。IDC 的稳定运行对于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大客 户至关重要,拥有可靠技术、良好口碑的 IDC 服务商将成未来首选。2017 年 7 月,全 球知名 IDC 服务商 OVH 发生冷却液泄漏事故,引发超过 5000 个网站 24 小时无法正常 访问;2016 年 7 月,Equinix 子公司 Telecity 出现 UPS 电源故障导致其 10%的伦敦客户 网络连接收到影响;2016 年 4 月,北京亦庄数据中心供电中断,某银行和多家金融机构 托管在该机房的所有设备宕机,服务全部中断。 

2016 年 Ponemon Institute 对全球 67 个 IDC 的宕机成本进行分析(产业面积总计超过 2500 平方英尺),发现 IDC 的宕机成本近 3 年大幅增长,宕机平均成本为 7900 美元/分 钟,比 2010 年提高 41%;平均每次宕机时间为 86 分钟,每次宕机成本约为 69 万美元;特别是对于依靠 IDC 为客户提供 IT 和网络服务以获取收入的企业而言,单个宕机故障 最高可导致 170 万美元损失。这些 IDC 故障不仅会给其下游客户造成巨额损失,还会对 企业声誉产生恶劣影响,因此客户在挑选数据中心时,会优先考虑口碑好、技术稳定的 IDC 服务商。

4. IDC 企业的估值体系、分析框架及标的梳理

4.1IDC 全球估值体系分析(略)

IDC 具有重资产、稳定现金流的特点,大规模投入后存在折旧计提对利润的冲击,单纯 采用 PE 估值难以衡量其价值。同时美股、港股、A 股市场因会计准则、REITs 等差异, 对 IDC 的估值亦有不同。我们纵览全球市场,观察各类估值方法背后的规律。 

4.1.1 美股:2020 年行业平均 23.6X,万国数据凭高成长性达 31.8X

4.1.2 港股:新意网 2020 年 18X,估值水平在三大市场中最低

4.1.3 A 股:2020 年行业平均 30.1X,凭借高成长享有估值溢价

基于当前市值, A 股 IDC 公司 2020 年 EV/EBITDA 行业平均 30.1X,中位数 31.2X。2021 年 EV/EBITDA 行业平均 22.2X,中位数 21.0X。相比美股、港股,估值水平最 高。 


4.2 IDC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框架 

IDC 本质上是数字时代的地产行业,通过向金融、IT 等行业客户租售机柜、提供运维 服务获取租金回报,盈利能力取决于租金收入和资金成本的轧差。我们通过比较其拿资 源能力、销售能力、融资能力、运维能力、建设模式 5 个维度进行评判。

IDC 行业取胜的关键:

(1)一线城市有资源储备,拿电、拿地能力优于同行。

(2)运维服务能力出色,故障率低、服务质量高。

边际变化:

(1)融资能力强,有足够多、成本足够低的资金跑马圈地。REITs 新政的发布,更有利 于存量项目多、资产完整性好的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2)随着更多玩家入场,对于 IDC 公司销售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绑定云巨头,依靠 批发模式有助于实现业绩高成长。


4.3 A 股 IDC 标的全梳理(略,详见报告原文)

IDC 作为云产业链中的“数字地产”,考虑到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能耗指标紧缺, 供需缺口或将持续扩大,需提前布局,战略地位突出。亚太地区本身是 IDC 需求增速较 高,中国又处数字经济高速增长期,我们对于 A 股的 IDC 公司进行梳理。 

5. 技术面:IDC 爆发带动上游产业链调整、迭代、升级

5.1 光模块:Beta 层面上叠加的 Alpha 投资机会 

对于光模块而言,数据中心的需求举足轻重。整个通信制式不断升级(1G->5G),电信 模块便伴随着制式的升级而不断增长,同时呈现出和运营商资本开支密切的相关性。 

数据中心已经逐步成为光模块产业链的核心需求市场。 


同时,通信制式的升级在不断拉动整个流量的水位,并且以指数型的增长迎来爆发。在 流量升级的早起表现得不明显,随着 4G/5G 的建设以及智能终端等普及,迎来了流量的 大规模增长。水涨船高,用来承载数据的 IDC 而速率升级导致数据中心对于光模块的的 速率要求更高,需求量也更大。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对于光模块产业链的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由于 线上活动(包括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线上直播等)的兴起,流量的承载压力加大,对 于光通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产能的收缩也利于产品价格的稳定。

光模块产业链有望成为较早走出疫情影响的产业之一。


从整个光模块产业链来看,仍然呈现两头略窄,中间略宽的科技制造业属性。上游光芯 片、电芯片等集中在几家海外巨头公司,国产厂商仍待不断突破,下游客户集中在以FANG、 BAT 等云厂商以及华为等设备厂商。中游分布各类光器件厂商以及光模块厂商。



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格局来看,芯片仍然占据了整个产业链最核心的位置,拥有较高的话 语权和利润占比,代表厂商包括博通、Inphi,以及 Finisar、Lumentum、Source 等厂商。光模块产业链景气上行,带来的最根本的是行业 Beta 属性的投资机会:也就是参与到光 模块行业建设的厂商在景气上行的周期当中,都会获得相应的边际改善和提升。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光模块及相关产业链公司在不断获得比行业增长更高更有效的 发展,其中不乏包括:向上游拓展、横向拓展品类、下游拓展新客户群、获得更好的成 本、供应链控制能力等等。便带来了 Beta 之上的 Alpha 投资机会。(这一点在中外光模 块厂商的对比更加明显) 

5.1.1 中国厂商话语权逐步提升 

近十年来,国内的光模块产业链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在光模块的全球市 场获得了一席之地,预计 2020 年旭创、海信、光迅、新易盛、华工正源都将跻身前十。


光器件和光模块的规模伴随着速率的提升和需求量的不断提升,龙头厂商的护城河也在 不断提升,包括:设计能力、生产良率、成本管控能力、交付能力、供应链管理等等, 格局上,由于国内的厂商在成本端的优势较为突出,在全球光模块的份额不断提升,并 不断向上游拓展。新市场的出现将极大提振盈利能力,优秀企业在产品能力、渠道能力、 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体现,从而拉开业绩差距。 

2010 年,中国光学供应商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过 5 亿美元,并在 2018 年增长至 30 亿美 元。中国供应商的份额不断提升,在技术、供应链、工艺良率等方面不断拓展。伴随 5G 和数据中心的建设,有望进一步发展。


5.1.2 数据中心带动光通信迎来新一轮上升通道

光模块作为光电转换的重要组件,在目前大部分信号传输都以光信号电信号形式存在的 情况下,与流量增长的趋势保持匹配。5G 的覆盖将整体带宽延时等拉上新的台阶,流量 有望迎来十倍量级的增长,在未来的 5-10 年,光通信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契机。


大型数据中心叶脊架构已成主流架构,新的交换模式可以带来更低的延时,传统三层架 构退出历史舞台。首先大型云厂商在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以及云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加 速,大型云厂商数据规模越来越大,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已然占据主导地位,更适 于数据中心内部数据交互的扁平胖宽的叶脊架构已成为数据中心的首选。叶脊架构使得 数据中心规模变得更大、更扁平化,这使得整个数据中心需要更多的交换机,交换机之 间也需要更快的传输速率以及更高的光纤覆盖率来满足内部海量流量的互通。我们在近 期国内市场的走访中已经越来越多听到关于叶脊架构的讨论。


交换机之间连接都需要高端光模块来完成,叶脊架构所需高速光模块数量巨大。对于有 1000 个机柜(单机柜 30 台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总出口带宽 1T,单服务器带宽 10G,采用传统三层架构,核心层交换机 4 个,汇聚层交换机 20 个,接入层交换机 2000 个。则核心层与汇聚层之间 40G/100G 高速光模块 4*20*2=160 个。同样规模下采用叶 脊架构的数据中心,需要的叶交换机数量在 300 个左右(单台叶交换机下行连接 100 台 服务器),则下行带宽 100*10G=1000G,为了保证收敛比,上行带宽约为 330G,如果 采用 40G 光模块,则对应脊交换机 8 个,则需要的高速光模块是 300*8*2=4800 个;如 果采用 100G 光模块,则对应脊交换机 4 个,则需要的高速光模块是 300*4*2=2400 个。对比可知,叶脊架构所需的高速光模块数量是传统三层架构的 15-30 倍。对大型和超大 型数据中心而言,随着机柜和服务器数量增加,整体结构将更趋于大型化和复杂化,对 应的叶脊架构下所需高速光模块的数量是巨大的,且数据中心规模越大,需求的加速度 越大。


100G 会有较长的生命力,随着 400G 的启动会逐步放缓,400G 元年启动。我们参考 Facebook 基于叶脊网络架构基础的 fabric 网络架构,可以看到对于大型数据中心来说, 为了实现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的通信,在二维叶脊架构基础上,进行了三维拓展, 实现了一个立体的结构,使得整个数据中心的拓展延申性得到了维度级的提高。通过 fabric 架构,Facebook 可以从容的应对整个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的爆发带来的通信 难题,通过构建了一个互通性极强的立体结构,既保证了数据中心东西向数据通信的畅 通,又保证了其大型数据中心规模的可拓展性,使得整个数据中心更具生命力。



5.1.3 技术升级,400G 光模块放量在即 

400G光模块将快速放量。根据Ovum预测, 2016-2020年全球光器件市场总体保持10% 增长,2020 年销售超过 122 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占比超过 40%。2015 年全球数通光 模块市场空间 26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达到 52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15%。 

根据 Lightcounting 想干预测, 2018-2020 年全球 400G 光模块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0.56 亿美元,2.8 亿美元和 7.2 亿美元,400G 市场在未来几年将迅速扩大。


数据中心光模块需求企稳回升。根据 LightCounting 最新的研报数据显示,光模块厂商 无需担心主要云数据中心运营商需求的长期前景,今年就会看到需求恢复增长,且接下 来的未来几年都回保持高速增长,需求的主力来自 100GbE DR1,200GbE,2x200GbE 和 400GbE DR4。这与我们上文中云厂商资本开支分析结果趋于一致。


中国的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18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962.8 亿元,增速 39.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437 亿元,相比 2017 年增长 65.2%,预计 2019-2022 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731 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 525 亿元,较 2017 年增长 23.1%,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 2022 年市场规模 将达到 1172 亿元。 

全球范围加速云布局利好光模块。根据 LC 的数据分析,2020 年数据中心光模块市场重 新增长的原因是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当前的大型云数据中心市场中,亚马逊,阿里, Facebook,谷歌和微软占据了 65%的市场,对这一市场格局有望发起挑战的最大希望来 自中国。除了已经进入前五名的阿里,百度、腾讯、金山云、青云、UCloud 等公司也有 望加入其中,还有潜在的可能加入竞争的公司如今日头条。同样被 LightCounting 看好 的还有印度的公有云市场,这个未来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将是云市场的重中之重,全 球地缘摩擦的加剧将刺激如印度等国家自建云服务,这些都将成为光模块发展的催化剂。

在过去 5 年中,我们看到 100G 崛起给国内厂商带来的机遇,而在过去两年中,随着海 外需求增长放缓,市场将目光重新聚焦于 400G。我们认为,100G 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 的里程碑式产品,但对成本控制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需以此来抵消产品价格的下降。而 400G 方兴未艾,虽然在放量时点上存在一定分歧,但从今年 Google 等龙头厂商的需 求看,2020-2022 年有望进入黄金期。


5.1.4 QSFP-DD 或成 400G 光模块主流封装形式 

400G 光模块的三种封装形式。400G 共有三种封装形式,分别是 QSFP-DD、OSFP 和 CFP8。与传统的电信接入网传输设备不同,数据中心互联需要实现信息量更大、更密集 的传输,要求交换设备拥有更高速率、更低功耗,以及更加小型化。数据中心 400G 光 模块的解决方案是目前主流的QSFP-DD 和 OSFP 两种封装形式。QSFP-DD 的尺寸更小, 更适合数据中心应用,是主流发展方向;OSFP 封装尺寸稍大一些,功耗更大,更适合 电信应用。

OSFP 和 QSFP-DD 同样在电接口上提供了 8 个传输通道,支持 25GBaud 波特率的 PAM4 信号(50Gb/s),因此可以实现 8x50Gb/s=400Gb/s 的信号传输。最后一种 CFP8 封装是三种型号中功耗最高尺寸最大的,其功耗最高达到 18w,尺寸是其他两种封 装形式的两倍,更适合长距离传输的电信接入网和 DWDM 转发系统。



QSFP-DD 或成为 400G 光模块主流封装方式。由于当前 400G 光模块的需求最主要的 来源是大型云厂商,对于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而言,并不要求长距离传输,且对能耗 指标和尺寸要求较高,综合来看,QSFP-DD 是最适合数据中心的 400G 光模块。

目前全球领先的光模块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 400G 光模块,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被收购的 Finisar以外,其他厂商都采用了QSFP-DD 封装——市场已经认可了QSFP-DD 作为 400G 光模块封装的首选。除此之外,部分厂商推出了 OSFP 封装光模块作为补充。

5.1.5 光模块主流厂商的进展情况(略)

OSFP 和 QSFP-DD 是 400G 光模快的的主流封装形式,国内厂商纷纷发力 400G 的研发 生产。在2019年9月深圳举办的光电博览会上,多家企业纷纷展出了400GQSFP-DD DR4、 400G QSFP-DD FR4、400G QSFP-DDLR4和400G QSFP-DD SR8等光模块以及400G AOC 等产品,表明相关光模块光器件厂家已具备 400G 的商用能力。从公司官网数据来看, 中际旭创具有最全的 400G 产品线,其次是新易盛,具有规模出货能力,剑桥科技也在 今年推出了新品。


5.2 网络设备:受益速率升级,400G 加速迭代

5.2.1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发展历程

虚拟化、软件定制化数据中心成为时代主流。早期数据中心的规模和需求并不大,一个 数据中心所容纳的服务器规模在百台左右。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容纳的 服务器从数千台发展到如今的数十万台,规模越来越大。数据中心的技术也从最传统的 路由交换技术发展到虚拟化技术(NFV)、软件定义网络(SDN)和二者的结合(SDN/NFV), 其架构也从从经典的三层架构发展至今日主流的叶脊架构。


追本溯源,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演进都是因需求端数据量不断地增加而驱动的。在 2008 年以前,经典数据中心架构采用“核心-汇聚-接入”这种传统的三层架构,当时 大多数数据中心里的一个服务器对应的就是一个应用,按照功能不同被放置在固定的功 能区域内。

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服务器的数量越来越吃紧。服务器的虚拟化趋势越来越强,“提 高服务器利用率”、“充分发挥计算资源”成为主流声音。


2011 年起,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开始逐渐向扁平化架构发展,计算资源池化、SDN/NFV 兴起,叶脊架构成为主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以及 SDN/NFV 的逐渐 兴起,数据中心南北向流量和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的爆发使得叶脊网络架构成为主 流。在叶脊网络架构,脊交换机之间或者叶交换机之间不需要链接同步数据(不像三层 网络架构中的汇聚层交换机之间需要同步数据)。每个叶交换机的上行链路数等于脊交换 机数量,同样的每个脊交换机的下行链路数等于叶交换机的数量。脊交换机和叶交换机 之间以 full-mesh 方式连接。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是垂直的结构,而叶脊网络架构是扁平 的结构,从结构上看,叶脊网络架构更易于水平扩展,以满足日益提升的流量需求。


5.2.2 400G 时代交换机率先实现最高密度转发

交换机率先实现 400G 高密度转发,节省能耗、降低成本。交换机在整个数据中心的结 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是整个数据中心的骨架。交换机的升级对于数据中心整体升级 来说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 400G 密度升级而言,交换机需先升级至支持 400G 型号的 产品,再至上而下的对光模块、布线等进行逐一升级。自 17 年博通 400G 交换机芯片送 样后,400G 交换机进展顺利,18 年思科、Arista、Junpier 等主流交换机厂商争相发布400G 交换机产品,到 19 年已能提供丰富的 400G 系列产品,而国内的数通厂商如新华 三、锐捷也于 19 年陆续推出 400G 交换机产品,交换机率先实现了 400G 高密度转发。


交换机芯片发展顺利,各大厂商陆续推出 400G 交换机。用于交换机的 56G PAM-4 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功能日益强大,这些新型的 ASIC 可以提 供 12.8Tbps 的带宽,从而使得下一代交换机可提供 32 个 400 Gbps 的端口。从时间线 上看,Juniper 在 2018 年 7 月宣布计划将 400G 创新成果注入到 PTX IP 传输系列,QFX 数据中心系列和 MX WAN 系列的交换机中。2018 年 10 月,思科加入了 400G 行列中, 宣布面向超大规模云提供商,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和电信提供商,提供 400G 交换机。思 科为网络用户推出两款新的 Nexus 3400-S 固定交换机,并为其大型企业和服务提供商 常用的应用中心基础设施(ACI)架构推出两款新的 Nexus 9000 交换机,这四个交换机 都向后兼容 Cisco 的 100G 平台。同样在 18 年 10 月,Arista 公布了一条支持 400G 的新 型交换机产品线,新的 400G 固定系统主要针对的是超大规模云和数据中心网络,这些 网络需要更多带宽用于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和无服务器计算等技术。Arista 7060X4 系列还包括可为 100G 端口提供向后兼容性的光学器件。这使得客户可以灵活地构建高 密度叶脊网络,包括与服务器的 100G 连接和叶脊结构中的 400G 连接。


从交换机与光模块的相关性看,400G 有望在 2019 年底迎来规模商用。一般来说从交 换芯片推出到光模块开始放量要有 2-3 年的时间,而且通常会有一个快速放量的过程。100G光模块的市场在首款32X100G交换芯片(博通 Tomahawk)开始送样是在2014年,2016 年 100G 的光模块开始规模上量。以此类推,2017 年底博通 32X400G Tomahawk3 芯片开始送样,预计到 2020 年 400G 有望迎来规模商用,结合流量爆发加速,这一过程 有望更加迅速。

5.2.3 新一代数据中心交换机主要厂商方案(略)

5.3 OM 多模光纤/光纤连接器:IDC 的“毛细血管”,产业厚度增加

5.3.1 被低估的数据中心光学连接方案

数据中心内部光学连接需要借助光模块和光纤连接器来实现。此前市场对光模块比较重 视,但低估了 400G 高密度下光连接的增量市场。要实现交换机 A 和交换 B 之间的连接, 需要借助光模块和光纤连接器来实现。光模块的电口插进交换机 A 的电口使二者相连, 将电信号通过光模块转换成光信号,并将光模块的另一端光接口与光纤连接器相连实现 光信号传输,再依次将光纤连接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光模块的光口相连,光模块的电口 和交换机 B 的电口连接,最终实现两台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光纤连接器种类多样,按客户具体要求可进行灵活定制。光纤连接器可根据接头型号(两 端定制,有 MPO/FC/SC/ST/MU/LC 等型号)、端面(两端)、光纤芯数(2 芯、4 芯、8 芯、12芯、16芯等)、光纤模式(单模or多模, OS1/OS2或者OM1/OM2/OM3/OM4/OM5)、 光缆外径、全长、尾纤长度等要求进行精准定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5.3.2 光纤连接器标准解析

光纤连接器与光模块需匹配,但光模块目前标准众多,未达成统一,仅从目前而言,多 模光纤将主导 400G 以太布线方案。IEEE 根据数据中心 400G 不同的距离需求,发布了 一系列的以太网标准,这些标准看似繁杂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规律:SR 代表传输距 离 70,100 或者 150 米,采用多模光纤;DR 代表传输距离 500 米,采用单模光纤;FR 代表传输距离 2000 米,采用单模光纤;LR 代表代表传输距离 10km,采用单模光纤;ER代表传输距离40km,采用单模光纤。SR和DR后面的数字代表光纤对数。IEEE802.3bs 标准已经于2018年发布,IEEE802.3cm标准正在制订中,预计2019年底能被正式批准。除了 IEEE 已经完成及正在进行的标准,如果加上 MSA 的 400G 应用,实际上可以参考 的 400G 应用不下 10 种。


根据光纤在线以及康普公司的判断来看,市场认可度比较高的 2 个模型如下:

1、400GBase-SR4.2

采用 4 路并行传输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每个通道传输双向 50G 共 100G。接口可以采 用普通12 芯MPO,其中两侧 8 芯可以用于传输,多模光纤可以采用 OM3,OM4及 OM5, 支持的长度分别为 70 米,100 米,150 米。这种应用特点:接口与 40G/100G 相同可 以向下兼容,但由于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收发器成本相对单波长的收发器成本更高。


2、400GBase-DR4

采用单模光纤单波长并行传输技术,每个通道传输单向 100Gbps。接口可以采用普通 12 芯单模 MPO,两侧 8 芯可以用于信号传输,支持应用距离 500 米。应用特点:接口与 40G/100G 相同可以向下兼容,有单波长应用,收发器成本相对有优势,比多模的收发 器成本要更高一些。


12/24 芯连接器将继续作为主流范式。随着 400G 进程的逐渐深入,对于连接器的需求 还将继续扩大,且在高密度下,考虑到链路损耗问题,链路损耗与光缆损耗、连接器损 耗、光纤熔接点损耗有关,连接器的选择非常重要。当前 40G/100G 连接器的芯数主流 是 12/24 芯,在新的 400G 进程中,连接器大概率将继续保持使用 12/24 芯。我们可以 看到 400GBase-SR4.2 和 400GBase-DR4 两款方案需要 4 对光纤,使用 12 芯即可满足连 接需求(首尾 4 对,中间空出)。从目前的主要的布线方案看,增加芯数会使得数据中心 布线结构更加复杂,不利于日常运维管理维护,而减少芯数的方案对光纤制作工艺要求 更高,光纤产品良率将下降,成本提高。综合来看,400G 下连接器的光纤芯数更大的可 能性是维持当前主流的 12/24 芯。

大型数据中心集中地美国光纤连接器市场依然强劲。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 美国光纤接器市场因为对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大,接 下来几年将呈现持续稳定上升的趋势。


5.3.3 多模光纤:IDC 内部连接速率提高,催化产品量价齐升

多模光纤是指可以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传输多种模式光的光纤,由于多模光纤的芯径较 大,故可使用较为廉价的耦合器及接线器,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 50μm 至 100μm。由于多模光纤中传输的模式多达数百个,各个模式的传播常数和群速率不同,使光纤的 带宽窄,色散大,损耗也大,只适于中短距离和小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

单模光纤的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 9 或 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因此, 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

单模光纤 vs 多模光纤: 

(1)光源:单模光纤采用固体激光器做光源;多模光纤则采用发光二极管做光源。

(2)带宽:单模光纤传输频带宽、传输距离长,但因其需要激光源,成本较高;多模光 纤传输速度低、距离短,但其成本比较低。

(3)直径:多模光纤通常是 50 或 62.5μm 的纤芯直径,而典型的单模光纤是 8 和 10μm 的纤芯直径,两者的包层直径都为 125μm。


(4)色散:单模光纤芯径和色散小,仅允许一种模式传输;多模光纤芯径和色散大,允 许上百种模式传输。


(5)应用领域:

单模光纤能够使光纤直接发射到中心,一般用于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多模光纤中光信号 通过多个通路传播,因此多模光纤常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中,例如数据中心内部的短 距离传输。

单模光模块常用于远距离和传输速率相对较高的城域网;多模光模块则用于短距离传输 中。单模/多模光纤和单模/多模光模块是不能混用的,必须要将光纤和光模块匹配好才 可以正常使用。

IDC 快速发展,带动多模光纤用量提升。数据中心内部大部分连接距离较短,从几米到 几百米不等。这些短距离高速数据通信中,多模光纤和以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 为核心器件的光模块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单模传输方案相比,多模方案采用低成本,低 功耗的激光器,实现了光纤与激光器之间快速高效的耦合。多模光纤可实现比铜缆更高 的传输速率或更远的传输距离,比单模光纤系统更低的成本。

IDC 内部连接速率提升,带动多模光纤升级,单价提升。多模光纤可分为 OM1、OM2、 OM3、OM4,以及最新的 OM5。光通信中“OM”是指“Optical Multi-mode”,光模式, 是多模光纤表示光纤等级的标准。目前 TIA 和 IEC 定义的光纤跳线标准有 OM1、OM2、 OM3、OM4、OM5。不同等级的多模光纤传输时的带宽和最大距离不同。一般外观可用 护套颜色来区分,62.5/125μm(OM1)和 50/125μm(OM2)一般是用橙色护套,50/125 μm 的 OM3 和 OM4 光纤使用水蓝色,也有部分厂商用紫罗兰色,OM5 多用绿黄色。


目前数据中心内部的连接速率达已从 100 Gbit/s 向 400 Gbit/s 进发,带动新型多 模光纤需求量提升。三大技术趋势:(1)在单根光纤中实现波分复用的宽带多模光纤技 术。( 2)支持更长传输距离的长波多模光纤。(3)为支持高密度、小型化的连接,提高 数据中心的空间利用率、散热效率和线缆管理效率,快速发展和部署抗弯性能的多模光 纤。


多模光纤将主导 400G 以太布线方案。除了 SR4.2 以及 DR4 这两种呼声比较高的选型 外,400GBase-SR8、400GBase-FR8 也有较高的支持度,可应用于不同场景。SR8 采用 多模光纤单波长单向 8 通道,每通道传 50G,接口采用 16 芯/24 芯 MPO 接口。FR8 采 用单模光纤 8 波长波分复用技术,每波长传 50Gbps,接口可以采用普通单模 LC,支持 应用距离 2 公里。从数据中心主干历代演进规律来看,多模光纤由于其功耗低密度高距 离近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数据中心内部的短距离连接,目前多模光纤可以满足 90% 数据中心主干应用的需要。布线领先厂商康普认为,未来主流的应该只会有两种:一种 是以 400G SR4.2 为代表的多模方案,SR4.2+OM5 的多模光纤;另一种是以 400G DR4 为代表的单模方案。这二者的物理特性非常接近。


高密度 OM5 多模光纤代表未来。光通信中“OM”是指“Optical Multi-mode”,是多模 光纤表示光纤等级的标准。目前,TIA 和 IEC 定义的光纤跳线标准有 OM1,OM2,OM3, OM4,以及最新的 OM5。OM5 宽带多模光纤衰减从以前 OM3、OM4 光缆的 3.5dB/km 降低到 3.0dB/km,另外增加 953nm 波长上的带宽要求。OM5 的几何外形(50μm 芯线, 125μm 包层)与 OM3 和 OM4 的相同,因此可以向下兼容这些类型的光纤。OM5 光纤 同时支持未来的 400G 以太网,对于更高速的 400G 以太网应用比如 400G Base-SR4.2 (4 对光纤 2 个波长,每个通道采用 50G PAM4)或者 400G Base-SR4.4(4 对光纤 4 个 波长,每个通道采用 25GNRZ),只需要 8 芯 OM5 光纤。OM5 光纤是一种经激光优化的 多模光纤(MMF),专为波分复用(WDM)指定了带宽特性。这种新的光纤分类方法的 目的在于为 850nm 和 950nm 之间的多种“短”波长提供支持,该范围内的波长在聚合后适合高带宽的应用。

OM5 多模光纤既兼容传统并行传输光模块也能支持双工传输的光模块,而且 OM5 光纤 能够大大减少光纤芯数,提升传输距离,因此从数据中心总体投资成本、投资回报和风 险控制的角度来看,OM5 光纤是新建数据中心光通信的首选的传输介质。 

5.3.4 主流布线/连接器供应商 (略)

5.4 PCB/CCL:元器件之母,高速板成 IDC 中核心需求

PCB 的主要下游是计算机(包括 PC、服务器等)、手机、消费电子、汽车、通讯基建等, 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应用合计占比超过 70%。5G 打开 PCB 新一轮的需求空间,根 据 Prismark 预测,无线基站、数据中心、汽车领域在未来五年增速最快,得益于移动互 联网终端产品、汽车电子的广泛应用,未来 PCB 应用将持续延伸。


从 4G 到 5G,PCB 板材往高频高速化发展,要求板材的介电常数(Dk)和介电损耗(Df) 趋于更小,其中高频材料更注重板材的介电常数(Dk),高速材料更注重板材的介电损 耗(Df)。高频板主要用于基站 AAU、汽车 ADAS、卫星系统等,高速板主要用于基站 CU+DU、服务器等。


5.4.1 高频、高速 PCB 板在 5G 基站的使用

5G 高频覆铜板的主要需求在于基站 AAU,5G 信号频段提升要求 5G 基站设备中天线 板(高频板)和 TRX 板(高频高速混合板)所用 PCB 高频高速化。在 5G 基站 DU+Cu 基带单元中,高容量、高传输速度要求以高速 PCB 板替代普通 PCB 板。

5.4.2 高速 PCB 板在数据中心的使用

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会增加服务器PCB的用量,数据中心承载流量大且传输速度快, 向高速大容量高宽带的方向持续发展,对 PCB 的层数和材料要求进一步提高,提升高 速高密度多层印制电路板的需求。多层板的优点有很多,装配密度高、体积小、电子元 器件之间的连线缩短,信号传输速度提高,且方便布线。对于高频电路,加入地线层, 使信号线对地形成恒定的低阻抗,屏蔽效果好。数通用的高速高密度多层印制电路板正 越来越受到主流供应商的重视,包括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等一线 pcb/覆铜板供应商都已 加快布局高速高密度多层印制电路板的进程。

高速 PCB 板主要应用在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和传输网络等方面,其中服务器对于 高速 PCB 板的需求量最大。大型数据中心能容纳的服务器数量是数十万级别的,流量的 爆发也会提升数据中心服务器的需求,而下一代服务器陆续将会使用高速多层 PCB 板。在单路、双路服务器上 PCB 板一般在 4-8 层之间,而 4 路、8 路等高端服务器主板要求 16 层以上,背板要求则在 20 层以上。服务器出货量有望继续稳定出量,利好布局高速 PCB 板的相关公司。



5.4.3 主流 PCB 供应商(略)

5.4.4 CCL 技术壁垒高,中美贸易制裁加速 CCL 产业国产替代趋势 

高端 CCL 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配方门槛高,覆铜板树脂填充物配方为各厂商 多年生产经验所得;覆铜板生产流程从配料、混胶、切割、叠合、层压等环节,不同类 型的覆铜板需要不同的生产工艺;认证门槛高,高端 CCL 研发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推 进。此外,生产厂商需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采购压机等设备。目前我国国内 CCL 市场为 台资、港资、美资、日资以及本土内资企业多方共同竞争的格局,海外厂商在生产技术 及产品专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占据 CCL 高端市场,但自贸易争端尤其是中兴事件后, 国家大力政策扶持产业自主研发,CCL 打开国产替代市场空间。

5.4.5 国内主流 CCL 供应商(略)

5.5 电源与散热方案:高密数据中心下的新解决方案

随着 5G 的建设铺开,基站设备功率提升导致电源容量增加。5G 时代由于频段提高,基 站设备功率也相应放大。其中,AAU 输出功率或从 4G 时期的 200-300W 提升到 5G 时 期的 1000W(100%业务负荷) ,BBU 平均功耗也将从 4G 时期的 150-200W 提升到 5G 时期约 300W。同时 5G 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流量的增长,带动数据中心的建设,数据中 心作为耗能中心,对于电源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提升。


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占比逐年提升,据 IDC 预计,2020 年 IDC 耗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 重将达到 2.71%,并且在未来的占比将持续上升。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量随着数据中心 的不断建设将有大幅提升。

而在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和功耗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各地对于数据中心的 PUE 限制也逐步 加强。 

5.5.1 电源需求随功耗水涨船高,方案形式或有转变(略)

数据中心安全可靠、不间断运行离不开高可靠的供电系统。当前国内数据之后能新常见 的两种不间断供电技术包括 AC UPS、HVDC(240V/336V/48V)和市电直供+BBU 等。根据其建设等级要求,采用不同的冗余供电模式,比如 2N 模式,DR 模式,RR 模式等。

从业界广泛应用的 AC UPS 供电技术,到国内大力推广的 240V/336VHVDC 供电技术, 再到巴拿马电源技术,整个供电系统演变的更加产品化。 

AC UPS 是目前数据中心供电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不间断供电系统。AC UPS 主要包括:整流(功率因数校正)、蓄电池组以及其充电放电部分、逆变、静态旁路,和输出转换开 关等,为负载提供稳定电压、稳定频率的能量来源。AC UPS 在供电中有两个主要作用, 一个是应急,确保输入电源突然中断情况下,其负载设备能够正常供电;另一个是改善 电源质量,为负载设备提供高质量的输入 AC 电源。

当前 ACUPS 供电技术在模块化,高频化方向快速发展,从单模块功率从 30kW,50kW, 甚至达到 100kW。

5.5.2 主流电源供应商(略)

5.5.3 散热:高功耗+低 PUE 结合下诞生的液冷散热方案有望成为主流(略)

5.5.4 主流散热方案供应商(略)

6.投资建议

全球数据中心升级不断加速,在 5G 规模建设开始的大背景下,同时云计算、人工智能 加速发展,全球数据流量将继续高速增长,IDC 的建设也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IDC 需求高景气,同时 IDC 内部也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由于数据量级扩大,传输速率不 断提升,带来了网络设备以及光模块等产业的升级和迭代。

同时,流量的爆发和密度的升级还将带动高速 PCB 的用量,大规模数据中心承载流量大 且传输速度快,服务器 PCB 材料向高速大容量高宽带方向持续发展,对 PCB 的层数和材 料要求进一步提高,提升高速高密度多层印制电路板的需求。

IDC 的大规模建设对于数据中心内的布线以及多模光纤等也带来了新一轮的下游景气, 且由于数据中心的高密度程度不断提升,对于电源的需求以及散热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新 的要求和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给出投资建议如下:

1)IDC 厂商。作为云产业链中的“数字地产”,考虑到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能 耗指标紧缺,供需缺口或将持续扩大,需提前布局,战略地位突出,因此板块热度有望 持续提升。我们对于 A 股的 IDC 公司进行梳理,供投资者参考。核心推荐:光环新网、宝信软件、数据港、奥飞数据、沙钢股份等。

A 股相关 IDC 标的:(数据均出自公司公告,排序不分先后)

南兴股份:主业为板式家具生产线成套设备专业供应商,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2019年完成了对东莞寮步志享数据中心的控股,总建设规模超 3300个,已经完成建设超 2200 个,大部分已预售完毕。未来三年在北京、上海、深圳及东莞重点布局,计划数据中心 机柜达到 1.5-2 万个。

科华恒盛:起家于电源业务,2015 年切入 IDC 领域。2018 年 8 月收到阿里巴巴的数据 中心项目需求意向函。根据 2019 年中报,2019 年中已部署超过 1 万个机柜。

鹏博士:根据 2019 年中报,截止报告期末,总机柜数约 3 万个。

佳力图:主业为机房精密空调,2019 年下半年拓展 IDC 业务,预计在南京建设 8400 个 机柜。

立昂技术: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目前公司上架的机柜可售与已售机柜合计约有 8000 左右,未来三五年将扩充至 3-5 万个机柜,部署地点将集中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 市。

杭钢股份:2019 年 7 月,公司收购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是集 团实施大数据战略、新产业引进的第一个重大落地项目。项目计划投资约 25 亿元,规 划建设约 1.1 万个机柜。

黑牡丹:主业为牛仔面料、服装、色织布等制造业的国有控股型公司,2019 年 11 月, 拟收购艾特网能拓展机房制冷业务。

龙宇燃油:根据公司公告,2018 年 4 月收到阿里巴巴的采购意向,租赁数量约为 6000 架 5KW 机柜,租赁期限为 6 年。2019 年 3 月一期约 3200 个 8KW 机柜开始逐步移交, 预计 2021 年 3 月底前全部完成二期工程。

东方国信:企业级大数据及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2018 年 6 月,对外投资德 昂世纪和北京顺诚,拓展云数据中心业务,预计建设机柜数约 1.6 万。

城地股份:2018 年收购 IDC 标的香江科技,地处上海周浦。2019 年底,可转债募资建 设太仓 IDC,项目一期拟新增 6KW 机柜约 6000 台。

网宿科技:根据上海经信委《关于 2019 年首批支持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用能指标 的通知》,上海云宿科技(网宿科技持股 50%),获得 3025 个指标。

梦网集团:公司建设的“梦网云数据中心”于 2019 年 9 月 25 日正式投入商用,建筑面 积 2.18 万平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6 亿元,共有 1174 个 4.5KW 标准机柜,可承载超 过 2 万台服务器。

华东电脑:根据上海经信委《关于 2019 年首批支持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用能指标 的通知》,6 家公司获得 25075 个机架指标,华东电脑获得 3024 个指标。

云赛智联:根据上海经信委《关于 2019 年首批支持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用能指标 的通知》,上海科技网络通信(云赛智联持股 80%),获得 4026 个指标。

2)网络设备

设备主要以数据中心交换机为主,包括叶交换机、脊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目前国内数 通厂商星网锐捷和新华三均推出 400G 交换机产品,有望在这一新的产品线获取一定市 场份额。而国内云厂商和 IDC 也将陆续进行数据中心升级,在当前大国博弈背景下,国 产替代已成为确定优势,我们推荐:星网锐捷、紫光股份(新华三);

3)光模块

大型云厂商数据中心均已采用叶脊架构,或在叶脊架构基础上进行拓展升级的架构,其 全连接特性对光模块数量的需求较早期传统架构更大,进行 400G 升级对光模块的需求 将会是巨大的。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深耕数通领域多年,市场份额稳定;小黑马新易盛 抓住 400G 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进入新领域想象空间大。我们推荐:新易盛、中际旭创、 剑桥科技、光迅科技、华工科技,关注铭普光磁等。

4)无源器件系列:连接器、多模光纤等

太辰光的光纤连接器产品线丰富,400G 进程下,MPO/MTP 的高端化将有望使公司迎来 新的增长,同时作为北美云厂商的长期重要供应商,市场格局稳固,在内资企业中拔得 先机。天孚通信作为光模块上游领先的器件制造商,产品线种类丰富,覆盖全球主流的 光模块龙头厂商,竞争力强,直接受益于 5G 电信市场/400G 数通市场的光模块的需求 增长,我们推荐:天孚通信、太辰光、中天科技、三环集团、长飞光纤;

5)PCB&CCL

沪电股份主导的 14~28 层中高端企业通信板产品在高速通讯领域的应用泛广。数据中心 数据升级对服务器和数通产品 PCB 材料提出新要求。深南电路为核心交换机、光传输网 络、服务器等产品提供光连接板、高密度系统板和背板,投入南通二期全面布局高速 PCB 板。生益科技的 Synamic 6N 高速产品广泛应用在数通产品内。华正新材正对公司现有 树脂体系进行全面的升级,研究开发了品种丰富、性能优异稳定的高速基材产品系列, 其青山湖一期厂区可实现每月 60 万张的高速板产能,二期正在筹划中。我们推荐:华 正新材、生益科技、沪电股份、深南电路。

6)电源及散热

5G 应用也在持续开花结果,新一轮流量增长已是必然大趋势,数据中心以及 5G 基站等 需求量和建设量在扩大,与之配套的电源以及节能温控也将随之被拉动。作为信息基建 的“卖水者”,相关公司也将持续享受信息基建的高景气度带来的红利。我们推荐:英维克、高澜股份、佳力图、南都电源、中恒电气、科华恒盛。 



——END——


推荐阅读

《雄安新区》

《腾讯报告》

《上市公司》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行业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