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频道正文

自行车的演进

小业 企业频道 2024-02-01 18:30:06 6552 0 自行车美国日本

多年前,美国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古罗夫曾撰写过一篇关于自行车的小文章,梳理了自行车一次又一次被发明出来,然后一次又一次没入历史尘埃的曲折历程。

有趣的是,文章一再感慨,自行车虽然饱受命运的戏弄,但每一星偶尔迸现的火花似乎都和“脸”纠缠在一起。

1865年的一个秋日,两个男人坐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安索尼亚的一间小酒馆里推杯换盏,想靠烈酒平复糟糕心情。在此之前,他们正在附近的山坡上驾着马车前行,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然后,“长着人形的头和某种未知躯体的‘魔鬼’呼啸着向他们‘飞’来,低低地掠过地面”。他们拼命抽打马匹夺路而逃,“魔鬼”则一头栽进路边的水沟中。

他们的恐惧很快上了一个台阶。因为,一个顶着“魔鬼的面孔”、脸上血痕未干的男子穿过酒馆,径直朝他们走来。

“魔鬼”说,他的名字叫皮埃尔·拉勒门特,是个来自法国的机械师。他几个月前才带着自己设计的新机械——一款带有踏板曲柄、两轮结构的装置来到美国。他打算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并且将其命名为“velocipede(蹬地脚踏车)”。

不过,这款自行车并不具备现代自行车都配备的齿轮和链条传动,恐怕也没有刹车,假如用脸刹车不算的话,这就是为什么他会以那种可怕的高速度从山坡上冲向马车。

虽然拉勒门特的自行车没能流行起来,但一款被媒体盛赞“造型极为优雅”的高轮车确实在叛逆期的年轻人中引起了一轮热潮。这款车前轮巨大,后轮很小,如果仅看图片,就像用几根横杆连接起了英国最大的硬币“便士”和最小的硬币“法新”,所以后人索性就称其为“便士法新”。

和拉勒门特的自行车相比,“便士法新”的性能堪比赛车。得益于它巨大的前轮,其速度能够达到前者的2倍。而且,它是有刹车的,不过要骑它依旧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骑手需要坐在5英尺(约1.5米)高的轮子上,即便很小的障碍物也足以使车子一头栽倒。一位勇敢的骑手说:“你会发现,一个笔直的漂亮铁把手紧紧箍着你的腰,使你的双腿不得动弹,从而确保一定是你的脸最先接触到我们这个永不屈服的星球表面。”

1885年,位于英国考文垂的罗孚工厂生产出了全世界首辆“安全自行车”。它看起来十分接近今天的自行车,由链条驱动,两个车轮大小相同。不过,其最受舆论关注的一次,还是因为一位名叫安吉琳·艾伦的女性于1893年在纽约市郊的纽瓦克骑行。《她穿的是裤子!》,一本当时非常流行的男性杂志以此为标题作了报道,并在文章中补充说,“她年轻、漂亮,并且离了婚”。

很显然,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大家的关注点明显跑偏了。相较于自行车在方便出行、催生新产业、拉动就业等方面显而易见的积极意义,人们似乎更愿意将其视作报纸上的花边新闻。

实际上,自行车的经济意义远不止我们直观看到的这些。

19世纪上半叶,美国陆军提出了可互换零部件的概念,希望军用枪支都能使用标准化的零部件,以便军人在前线自行维修。正是自行车制造商在高端军事制造和复杂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之间架起了桥梁。他们开发出简单、易于复制的技术,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这些新技术和新组件后来被福特等汽车制造商广泛采用,并成为福特流水线诞生的最关键因素。

然而,作为流水线背后的功臣,自行车在产业界依旧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貌似只有日本人对其大加赞赏,并专门著书立传。根据日本文献,东京于1890年左右进口了第一批自行车,然后顺理成章地建起了自行车修理厂。再之后,就是本土生产零部件,这对当时已经拥有大量成熟工匠的日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直到1900年,东京已经可以生产自行车所有零部件了,整车生产条件已经具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日本自行车年产量已经超过100万辆。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有日本学者评价说,正是自行车帮助日本搞懂了“工业生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由此催生出一大批“新一代商业家”。

展开全文

同样是在1900年,美国底特律大街上传来了首辆福特T型车的声音,坐在汽车里的人是一位美国记者,陪同的是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此前,汽车虽然已被发明了出来,但因为过于昂贵而无法普及。直到亨利·福特——这个被誉为“给世界装上轮子的人”,推出T型车,汽车才开始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在形容乘坐体验时,记者不吝赞美之词:“它发出一种持续圆润的咯咯声,不刺耳也不零乱……如果你听到它的咯咯声,你就听到了文明的最新声。”

不得不说,“文明的最新声”对于刚刚“支棱”起来没两天的自行车而言,无疑就是一曲哀歌。包括曾经生产出第一辆“安全自行车”的罗孚工厂在内,很多工厂都开始转行做汽车或汽车零配件;富人们将自家的马车换成了汽车,城市新中产也将买汽车当作自己实现社会阶层跃迁的标志。而自行车的经济意义似乎只体现在帮助工匠磨炼技艺、支持产业完成跃升上,基本就是个承上启下的角色。至于其在消费者心中的标签,或许是便宜?

好在,随着时间进入近代,自行车终于等来了久违的柳暗花明。

随着一大批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自行车产业终于找到了发挥其所长的合适土壤。除了曾经的“自行车王国”中国,自行车还一度主宰了越南、柬埔寨等国人民的出行方式。在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也有很多人因为受不了拥堵的交通而加入到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中。这一切,催生了大量区域民族品牌,中国人所熟悉的飞鸽、永久、凤凰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许是因为骑行风潮的兴起,许是因为体育产业的加持,至此,素以“风尘仆仆”面貌示人的自行车终于迎来了关键性的一次分化,5个品牌脱颖而出,人称“一王四后”。其中,“一王”是“科尔纳戈(Colnago)”,以梅花为标志。抛开过去的辉煌战绩不谈,最近几年,Colnago的高出镜率肯定与UAE车队的波加查脱不了关系。作为2020年及2021年两届环法总冠军,波加查与Colnago一道,俘获了无数粉丝。“四后”分别指比安奇(Bianchi)、德罗莎(De Rosa)、Gios和Cinelli(排名不分先后)。它们的出现彻底改写了自行车“便宜”的调性。甚至可以说,没有它们,自行车就只是个交通工具,而不会发展出今天被无数人追捧的“单车圈”。

进入共享时代,自行车算是彻底踏准了时代的节奏。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选择骑车出行。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0个自行车共享计划。全球范围内,数以千万计无固定停靠点、可供便捷租赁的自行车正驰骋在大街小巷,并且数量还在迅速增长。

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的骑行者开始用装备武装自己,比如头盔。

这是不是一种隐喻呢?当套在自行车头上的魔咒——用脸刹车,被彻底打破,自行车终于卷土重来。 (作者:王荆阳 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百业信息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百业信息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建议。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如广大用户朋友,发现稿件存在不实报道,欢迎读者反馈、纠正、举报问题;如有侵权,请反馈联系删除。(反馈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byxxw.com/zixun/32540.html